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分析.pptx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分析.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分析

学习目标第六章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分析知识目标:明确观察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表现,选择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初步形成对婴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和指导的能力。素质目标:喜欢多方位、多视角观察、了解婴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树立“儿童为中心”科学的观察观。

导入案例2岁半的浩浩看到一个有趣的大玩具车,开心地跑过去坐上去,可刚玩了还不到1分钟,乐乐就走过来大声的说:“这是我的车”,一把把浩浩从车上扯下来。被抢走玩具车的浩浩,坐在地上大声的哭,老师闻声走过来问:“浩浩,你哭的好伤心,发生了什么?”浩浩哭着说到:“乐乐不给我做挖掘机车”。老师抚摸着浩浩的头柔声回应道:“你很喜欢那个玩具车是吗?”浩浩哭着点点头,然后说到:“老师,你让乐乐给我玩吧。”老师微笑着说到:“你想我帮忙,当然可以,但是你要自己去跟乐乐商量把玩具车给你玩。”浩浩停止了哭泣,低着头沮丧的回答道:“我不敢,乐乐不给。”老师想了想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了,你今天是不是带了一个奥特曼的手伴,或许你可以跟乐乐交换玩具。”浩浩立马站起来去包里找到奥特曼的手伴跑回老师跟前说:“给,你去。”老师微笑着摇摇头:“我已经帮你想了办法,接下来你要自己去,别怕,礼貌的跟乐乐说,我有奥特曼的手伴,我们可以换着玩吗?”浩浩踌躇了一会,在老师鼓励的眼神下,走到了乐乐面前,递出奥特曼,礼貌的对乐乐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换着玩最好”,乐乐有些无奈的说:“那好吧。”提问:观察记录中反映了婴幼儿的哪种发展?为什么教师要鼓励浩浩自己去和乐乐沟通呢?社会性是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在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即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发展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实践形成相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以及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本,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形成交往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等等。概括地说,社会性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逐步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他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是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第六章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分析6-1婴幼儿玩玩具车

婴幼儿亲子互动的理论概述亲子关系的定义依恋关系的发展阶段观察案例1观察案例2观察案例3观察案例4婴幼儿亲子互动的观察案例第1节:婴幼儿亲子互动行为观察案例与分析

第1节:婴幼儿亲子互动行为观察案例与分析一、婴幼儿亲子互动的理论概述(一)亲子关系的定义亲子关系是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关系是婴幼儿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人今后建立所有人际关系的原型,显然,对人一生的亲密关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婴幼儿就容易形成对人的信任,对人感兴趣,愿意且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亲子依恋,而依恋就是亲子互动中强烈的情感纽带,也是亲子互动的主要体现方面。(二)依恋关系的发展阶段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指的是婴幼儿与主要抚养人(主要是指父母)之间的强烈的情感联结,是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依恋的发生与建立有其特点的标志,其前后相继出现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也是个体心理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约翰·鲍尔比将个体的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无分化阶段(0-3个月)即“不分依恋对象的导向和信息”的阶段。低分化阶段(3-6个月),即“指向一个对象已分化的导向和信息”的阶段。依恋形成阶段(0.5-2.5岁),即“运用运动和信号同已识别的对象保持亲近”的阶段。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5岁之后)。依恋关系会贯穿人的一生,随着婴幼儿的成长,对父母的依恋不再是唯一的依恋关系,会逐步发展出对其他长辈、朋友、恋人等的依恋。6-2亲子关系

二、婴幼儿亲自互动的观察案例第1节:婴幼儿亲子互动行为观察案例与分析观察案例10-3个月婴幼儿的亲子互动行为特点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观察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婴幼儿的行为观察是指借助感官或仪器对婴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神态等信息进行观察进而解读幼儿的心理特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个

文档评论(0)

印刻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