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道德经》中道与德的阐释要点.docVIP

浅谈老子《道德经》中道与德的阐释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老子《道德经》中道与德的阐释要点

浅谈老子《道德经》中道与德的阐释要点

摘要: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创了道家,是修行的大觉者,在他一生的贡献中,创作了《道德经》这一著作,彰显了道与德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现如今我们每每提起道与德时,都简单的称作道德,但二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也不是同一个等级层次中的,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内涵,希望对今后的探究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道德经》;道;德;内涵

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主要分为道经与德经两个组成部分,道与德也是文中最为主要的思想核心,在通常情况下的认知中,人们对道与德之间的认识为“道体德用”,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道与德之间还存在很多交叉的部分,其概念具有较广的涵盖面,并且在有些地方还具有不同的义涵,因此有些人认为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合二为一的,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道与德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内涵,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带来一些参考。

1道与德的含义

要想厘清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我们就应该弄清何谓

积善成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强求,积德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而不应该故意为之,所以通过这一含义可以表明,德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唯心之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无时无刻不体现着道与德之间的关系,在这之中,道是先于德而存在的,人类在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逐渐探索与进取,直到今天。

2道与德之间的关系

2.1从“天道”看“道”与“德”的内涵及关系

人们常说天命难违,是因为天道是客观的自然世界,是人为因素无法改变的,在天道中主要涵盖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万物本源,第二层是万物养生,第三层是万物运行,在本源上来看,宇宙的起源来自于道。有和无构成了万物的本源,二者可以说是“同出而异名”,那么如何理解这一道理呢?实际上就是看似无实则有的过程,从无到有是可以转化的,因为无并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空无的,同样,有也不是显而易见的事物,在有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逻辑预设,最终会成为“道生一”中的“一”,由此可见,有与无之间的关系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应的,“道”=“无”,“德”=“有”,道是万物起源,是宇宙最基本的准则,所以二者是相生相成的关系,在提出道时,就一定会对德有所涉及,但是二者并不会以本体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有与无的形式出现。

在万物生养上,“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老子十分强调“道”先于万物,并生成万物。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道德经》中直接表明“德”养育万物的只有一处,即,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只有“有”(即“德”)才能?B育万物;作为无形的“道”只有通过“德”才能作用于物,“道”一旦作用于物就已经变成“德”了,因为“德”为“道”之用,是“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

在万物运行上,“道”主“返”,“德”主“弱”。“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十章)在万物出生环节,“道”主“生”,“德”主“养”;在万物进一步生长发展中,“道”主“返”,“德”主“弱”。“返”是“道之动”,是“道”本身的运行方式,“弱”是“道之用”,是“道”在万物中的显现,也即是“德”按照“道”的运行方式作用于万物,并决定万物的运行方式。

2.2从“人道”看“道”与“德”的内涵及关系

一般认为,形而上的“道”一旦落实到人生层面就被称为“德”,但世界总是人的世界,“道”无论多么形上、多么客观,它中会落入人的世界才会被认识、被构建。因此,按照前面已经形成的思路,在这里仍把“道”与“德”作为一个不可分离的矛盾体,放到“人道”层面进一步划归和梳理。人总是自觉地创造历史,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为”字,承接前面已有的分析并结合老子在人世层面关于“道”与“德”的论述,可以看出:在“人道”层面,“道”体现为“无为”,“德”体现为“有为”。

在“天道”层面,“德”主“有”、主“动”,所以在“人道”层面,“德”主“有为”。人们常常偏重于老子思想中“无为”的一面,而忽视其中“有为”的一面。其实,“无为”和“有为”是辨证的矛盾体,二者相生相伴,不可分离。特别是在“人道”层面,“有为”的特性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为”是人的显著特性,“无为”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要从“有为”上升或退隐到“无为”,必须依靠“德”涤去“求功”、“争利”等私心杂念,只有通过“德”的这种“有为”方式,才能摒弃世俗的“有为”,从而达到“道”的“无为”状态。其二,除了“德”按“道”的“无为”要求

文档评论(0)

183****9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