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受体的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docx

黄体酮受体的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黄体酮受体的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

TOC\o1-3\h\z\u

第一部分黄体酮受体结构及其与共调节因子相互作用 2

第二部分黄体酮受体配体激活和核易位 4

第三部分黄体酮反应元件的识别和结合 6

第四部分黄体酮受体转录激活功能 9

第五部分黄体酮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共调节因子 11

第六部分激素交叉调控对黄体酮信号传导的影响 13

第七部分靶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黄体酮受体作用机制 16

第八部分黄体酮受体信号通路在疾病中作用 19

第一部分黄体酮受体结构及其与共调节因子相互作用

关键词

关键要点

黄体酮受体结构

1.黄体酮受体(P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有两个主要亚型:PRA和PRB。

2.PR由三个结构域组成:N端转录激活域(AF-1)、DNA结合域(DBD)和C端配体结合域(LBD)。

3.DBD介导PR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特定DNA序列(孕激素反应元件)的结合。

PR与共调节因子的相互作用

1.PR的转录活性受多种共调节因子调控,包括转录辅激活因子和转录辅抑制因子。

2.转录辅激活因子(如SRC-1、GRIP1)与PR-LBD的特定区域相互作用,促进转录活性的增强。

3.转录辅抑制因子(如NCoR、SMRT)与PR的N端或C端结构域结合,抑制PR的转录活性。

黄体酮受体结构及其与共调节因子相互作用

黄体酮受体(PR)结构

PR是一种核受体,由3个亚型组成:PRA、PRB和PRC。这些亚型通过剪接变异产生,具有相似的结构域组成:

*氨基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AF-1):富含赖氨酸和谷氨酸,在转录激活中起作用。

*DNA结合结构域(DBD):包含两个锌指,介导PR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特定DNA序列(黄体酮反应元件,PRE)的结合。

*连接区:连接DBD和配体结合域(LBD)。

*配体结合域(LBD):负责与黄体酮及其类似物结合,并介导PR与共调节因子的相互作用。

共调节因子相互作用

PR与多种共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这些因子通过调控转录活性影响PR信号通路。这些相互作用发生在LBD中,主要涉及以下类型:

递质联合活化剂(CoA):

*斯特罗伊德受体辅助蛋白(SRC):一种CoA家族成员,通过直接与LBD相互作用增强PR的转录活性。

*核受体共激活器(NCoA):另一CoA家族成员,促进PR与RNA聚合酶II转录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阻遏剂:

*核受体阻遏剂(NCOR):一种阻遏剂家族成员,通过与LBD相互作用抑制PR的转录活性。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一种脱乙酰化酶,通过从PRLBD上移除乙酰基团抑制PR活性。

其他共调节因子:

*热休克蛋白(HSP):HSP90和HSP70与PRLBD相互作用,参与PR的稳定性和功能。

*骨架蛋白:阿克廷和微管蛋白与PRLBD相互作用,调控PR亚细胞定位和活性。

*细胞周期蛋白(CCND):CCND1和CCND2与PRLBD相互作用,促进PR介导的细胞增殖。

相互作用机制

共调节因子与PRLBD的相互作用是由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分子间的桥键驱动的。这些相互作用发生在LBD的两个主要表面:

*Q面:识别CoA和阻遏剂等亲疏水配体。

*A面:识别HSP和骨架蛋白等疏水配体。

共调节因子的结合可以改变PRLBD的构象,从而影响其DNA结合能力、相互作用网络和转录活性。例如:

*CoA的结合诱导构象变化,暴露PRE结合位点并促进转录激活。

*阻遏剂的结合掩盖PRE结合位点,抑制PR的DNA结合和转录活性。

生理意义

共调节因子在PR信号通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PR相互作用,它们调控PR的转录活性,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共调节因子的表达和活性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二部分黄体酮受体配体激活和核易位

关键词

关键要点

【黄体酮受体(PR)的配体激活】

1.PR配体与PR结合后,导致PR的构象变化和亲和力的增加,使PR能够结合PR核受体辅激活因子(SRC)复合物。

2.SRC复合物通过乙酰化和磷酸化修饰PR,进一步增强其转录活性。

3.修饰后的PR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解离,并通过核孔复合物转运至细胞核内。

【PR的核易位】

黄体酮受体配体激活和核易位

黄体酮受体(PR)是类固醇核受体家族的成员,在雌激素影响下表达,主要介导孕激素黄体酮(P4)的生理作用。PR配体激活后的信号转导过程主要包括:

配体结合和激活

黄体酮与PR配体的结合位点位于PR的配体结合域(LBD)。黄体酮结合后,PR发生构象变化,导致共抑制复合物解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