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语文.docx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语文.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11月28日 9:00—11:30】

昆明市第一中学郑重声明:严禁提前考试、发放及网络传播试卷,违反此规定者取消其联考资格,并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对于首位举报者,经核实奖励2000元。举报电话:0871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

语文试卷

命题人: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赵露语文名师工作室

审题人: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赵露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看春晚,最累的是手。”不仅要抢红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砖或点赞。敲字、分享、转发……根本停不下来。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

类似的海量点评,又何止是在春晚?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匠心独运的原创,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流泪。有的网友爱“写诗”,有的网友爱“转发”,有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人声鼎沸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

不用往回走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过去那种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遗迹。没错,唐诗宋词元曲是千年绝唱,但也只是千年绝唱,而不是合唱,绝大多数人被空间所隔离,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他们做梦也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

直到闯进网络这个居高自远的舞台,我们才蓦然发现,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每个人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喧嚣的情绪颠覆或吞噬。

有统计显示,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每天平均要查看100多次智能手机,吃饭、坐地铁、聚会、等候,大量空闲时间都被翻看公号、转发分享、讨论沟通所填满。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生活空间!发言与聆听、表达与思考,都足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媒介素养、培养主体意识,并不是要限制表达权利,也不是要泯灭说话个性,而是强调对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担负一份责任,对他人权利、公共秩序存有一份敬畏。这种责任与敬畏,体现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的公共意识,也彰显着“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理性。

(摘编自《涵养媒介素养,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

材料二: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这意味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已将网络空间视为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场域,网络空间公民道德建设的问题已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素养便作为新的概念进入理论研究的范畴。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愈发密切。可以说,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截至2024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则在2024年就已达到93.1%。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场域。青少年作为网络行为主体,能否在网上做到文明自律,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网络中获得信息、理解信息、辨别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在网络使用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即是否具备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由此而言,加强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促进青少年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技术的迭代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网络与各行各业深入结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模式,促进了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诸多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空间泛娱乐化与低俗化等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刻不容缓。2024年7月,共青团江西省委宣传部、学校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一项关于青少年网络空间道德现状的调查。相关情况如下表:

表1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