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四诊.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中医四诊

汇报人:xxx

20xx-03-18

目录

CONTENTS

儿科中医四诊概述

望诊在儿科中应用

闻诊在儿科中应用

问诊在儿科中应用

切诊在儿科中应用

儿科中医四诊综合运用

01

儿科中医四诊概述

四诊即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患儿的神、色、形、态,听声音、嗅气味,询问病史及症状,以及切脉、按诊等手段,全面收集患儿的客观情况。

四诊在儿科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03

儿科中医四诊应重视望诊和闻诊,因小儿言语表达不清,切诊和问诊相对受限。

01

儿科患者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以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

02

四诊在儿科应用时,需结合患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饮食、二便等方面。

儿科中医四诊起源于古代中医儿科诊断学,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儿科中医四诊在诊断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目前,儿科中医四诊已成为中医儿科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同时,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儿科中医四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02

望诊在儿科中应用

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若患儿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多提示病情较重。

望神

观察患儿的面色和肤色,判断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若面色萎黄、苍白,多属气血不足;若面色潮红,多属热证。

望色

观察患儿的形体和动态,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位。如患儿形体消瘦,多属阴虚;形体肥胖,多属阳虚。动态异常如抽搐、角弓反张等,多属惊风。

望形态

望皮肤

望黏膜

观察患儿口腔、眼、鼻等黏膜的颜色和形态变化,判断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如口腔黏膜红赤、糜烂,多属心脾积热;鼻黏膜干燥、出血,多属肺燥伤络。

观察患儿皮肤的颜色、斑疹、疱疹等,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病位。如皮肤黄染,多属黄疸;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多属风热或热毒。

观察患儿舌质的颜色、形态和润燥情况,判断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如舌质淡白,多属气血两虚;舌质红绛,多属热盛伤阴。

望舌质

观察患儿舌苔的颜色、厚薄和润燥情况,判断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如舌苔白厚腻,多属湿浊内蕴;舌苔黄厚干燥,多属热盛伤津。同时,舌苔的剥落情况也可以反映胃气的存亡和病情的预后。

望舌苔

03

闻诊在儿科中应用

啼哭声

01

通过婴儿啼哭的声音,可以初步判断其病因。例如,哭声洪亮有力多为实证,哭声低微无力多为虚证,哭声尖锐多为热证,哭声绵延不绝多为寒证。

咳嗽声

02

通过咳嗽的声音,可以辨别病邪的性质。如咳嗽声重浊多为痰湿阻肺,咳嗽声清脆多为风热犯肺。

呼吸声

03

呼吸声粗重多为实证,呼吸声微弱多为虚证。同时,呼吸声急促多为热证,呼吸声缓慢多为寒证。

口气臭秽多为胃热,口气酸腐多为食积。

口气

大小便气味

汗液气味

大便臭秽多为湿热,大便无臭味多为虚寒。小便臊臭多为湿热下注,小便清长无异味多为虚寒。

汗液热臭多为湿热,汗液无臭味多为虚寒。

03

02

01

闻诊时需注意环境安静,避免嘈杂声音干扰判断。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便准确嗅到病儿的气味。

注意环境

在听声音时,要注意辨别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质等特征。在嗅气味时,要用鼻子轻轻吸气,避免用力过猛或过于接近病儿。

掌握技巧

闻诊只是四诊之一,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在儿科中医诊断中,还需结合望诊、问诊和切诊等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结合其他诊法

04

问诊在儿科中应用

问诊内容

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其中,要特别注意询问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预防接种史、过敏史等儿科特有问题。

问诊方法

儿科问诊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医生要通过直接询问患儿或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病史。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表情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常见问题

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等。针对这些问题,医生需要向家长解答疾病的成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解答与指导

医生在解答家长问题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同时,要给予家长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如饮食调整、生活护理等,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如使用亲切的语言、保持微笑、倾听患者诉求等。这些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诊疗效果。

沟通技巧

患儿在生病期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医生需要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增强患儿zhan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要指导家长正确引导患儿情绪,营造家庭氛围。

患儿心理支持

05

切诊在儿科中应用

通过触摸儿童的脉搏,感知其跳动形态、速率、力度等,以判断儿童体内脏腑、气血的状况,进而诊断疾

文档评论(0)

miss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