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pdfVIP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

一、山东省2024届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考试

15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题河中鹳雀楼

张乔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

【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

15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

动悲情。

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

映衬。

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

现。

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

伤无奈。

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

(分)

【答案及解析】

15.C

【解析】

“‘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

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

16.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

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

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

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

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

“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景色冷寂,情感悲凉。

1

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打鱼人留下的

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用语十分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

字,用简洁的两个字组成“寒夜”这个冷寂的背景,情由景生,在此背景之下必登高望远常会产生

思乡之情,为末联抚景思归,留下了铺垫。

二、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面小题。

岐阳三首①(其二)

元好问

百二关河②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③问,争遣蚩尤④作五兵。

【注】①当时蒙古兵攻占岐阳(今陕西凤翔)。②百二关河,指秦地。③苍苍,指天。④蚩尤,上

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领袖,被炎帝与黄帝打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陇水东流闻哭声”句,与辛弃疾“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境相似。

B.用“有情”修饰萦绕战士尸骨的野草,表现战士“马革裹尸”的豪情壮志。

C.尾联直抒胸臆,通过质问苍天、“争遣蚩尤”,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D.本诗格调沉郁顿挫、苍凉悲壮,情感低沉悲痛,颇有杜甫离乱诗的风格。

16.这首诗在写实的描写中浸透了民众的苦难,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5.B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表现战士‘马革裹尸’的豪情壮志”错误。用野草

环绕战士尸骨,映衬了战士们沙场战亡,白骨无人收的凄惨境况,而不是“豪情壮志”。

16.①“草不横”“暗秦京”通过描写荒凉环境,暗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②“望来信”“闻哭声”通过描写人的动作和心理感受,暗写战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

惨状;

③“萦战骨”“照空城”通过描写荒野白骨和残阳下空城,写将士被战死、百姓被屠杀的战争残酷。

这些写实描写浸透了民众的苦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描写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在写实的描写中所浸透的民众苦难的表现地方,逐句剖析和归

纳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