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基础知识梳理.ppt

【知识解析】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基础知识梳理.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背景: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2.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1)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来治理国家。(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这是早期的德治与之争。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之争(1)内容之争: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是商鞅与。(2)作用之争: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法治法律德治韩非基础知识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3.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时期,是最重要的变化。4.唐朝(1)《唐律疏议》①编撰: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来,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②影响:《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唐律是的典范。(2)提倡礼治①标志性法典: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②地位:《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律令儒家化礼法结合基础知识(3)社会教化: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2.教化(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2)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教化乡里。唐律大明律乡约基础知识(3)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4)清朝①教化内容: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②形式变化: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大清律例基础知识一、先秦时期“德治”和“法治”的不同问题拓展二、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历程问题拓展再见

文档评论(0)

152****8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