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与《儿子与情人》中“恋子情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

《寒夜》与《儿子与情人》中“恋子情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寒夜》与《儿子与情人》中“恋子情结”的比较 【作者】卢 卫 【关键词】《寒夜》??《儿子与情人》??恋子情结???悲剧 【指导老师】康 建 兵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20世纪文学中最多才多艺、最有影响力和最富创见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是他的成名作,“也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小说之一”。[1]作品不再像传统的创作那样重视时间顺序追求曲折跌宕的情节,而是更多地注重对人物心理及其精神发展的展示,重在表现莫莱尔太太与孩子间的感情关系,特别用重笔描写了莫莱尔太太与儿子保罗间爱恨缠绵,欲罢不能的异乎寻常的情感纠葛,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作者以自身为蓝本的母子相恋的心路历程。在以往的有关研究中,人们多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入手,偏重于对保罗“恋母情结”的研究,诸如孟建国、王贞琴的《大母深俄狄浦斯情结——对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神话原型批评》,刘积源的《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母情结”及形成原因》,甄桂英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等等。而忽略了对莫莱尔太太“恋子情结”的探讨。我个人却认为保罗的“恋母”是莫莱尔太太的“恋子”诱导出来的,“恋子情结”与“恋母情结”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巴金(1904—1996)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影响非常重大的文学大师,他的《寒夜》酝酿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是他作品中巅峰中的巅峰”。[2]一直以来,这部小说都被公认为是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人民深重灾难真实深刻的展示,作品用汪文宣一家的不幸命运控诉当时民不聊生的黑暗制度。90年代后许多研究者开始用新视角和方法对《寒夜》进行全新解读和探讨,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他们有的从文化视角探求巴金《寒夜》的文化意识、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诸如王兆胜的《寡妇道德与传统文化——兼论〈寒夜〉爱情悲剧根源》,江倩的《论〈寒夜〉中婆媳关系的描写及其社会文化内涵》,马怀强的《〈寒夜〉人物性格缺陷与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等等。其次,还有学者以精神分析方法解读巴金的创作心理及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心理:如刘艳的《感情争夺背后的乱伦禁忌——巴金〈寒夜〉新解》,邓经武的《审父与恋母——论巴金文学创作的无意识》?等等。本文也想从精神分析角度入手探讨一下《寒夜》与《儿子与情人》中共同存在的“恋子情结”,比较一下“恋子情结”这一人类共存的心理特质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呈现原因以及因此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等的异同。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詹明信曾指出:“文学与文化中常常充满寓言的性质:在讲述某个人或个人经验的故事时最终包含了对整个集体本身的经验的艰难叙述。”[3]。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都是蕴涵着深刻的寓意的,它往往能通过对某个人或个人体验的故事讲述中完成对某个集体或整个人类的共同体验的叙述。经典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这种寓言性与普遍性使我们有可能从许多相似的个性表现中得到某种共性的认识。这就如同我们读鲁迅的《阿Q正传》看到的不仅仅是阿Q还有自己的影子一样。 弗洛伊德从本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使我们得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母亲与儿子间平常而又特殊的关系。这种母子间异乎寻常的微妙的感情纠葛,使得我们惊奇地发现了存在于人类心海中的变态的“恋母情结”、“恋子情结”。这种畸形的母子恋情结不仅仅存在在俄狄浦斯王身上,更像是一艘潜水艇潜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心海中:从南宋大诗人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到法国大文豪司汤达对母亲的终生思念,从古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到曹禺的《原野》,从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到到巴金的《寒夜》……我们看到了这艘浮出心海的“潜水艇”,看到了无法压抑心中深深的“恋子情结”的母亲以爱的名义导演出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不同角度的个体表现中我们读到的绝非仅仅是陆游、司汤达、焦仲卿、焦大星、保罗与汪文宣乃至焦母、汪母与莫莱尔太太等人的悲剧,更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关于人和命运的寓言,看到了母亲们心海中那艘蠢蠢欲动的“潜水艇”——恋子情结。 “恋子情结”是相对于弗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而言的。从某个角度上来看它可以说是“女性特有的深层情感心理需求的反映。在女性的深层意识中,她们需要有可以依靠的东西,难以摆脱与生俱来的情感依赖,尤其是对异性的依恋。”。[4]人类都是有情感需求的,而女性对这种情感(爱的依恋)的需求又表现得特别强烈,所以当女人在丈夫那里得不到情感的满足时,她就寻求新的情感依靠。而有些妇女由于社会道德的不允许或自身性格等各种因素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有儿子的母亲便自然而然地把爱(爱情与母亲)移位到儿子身上,把儿子当作情人,以此来安慰空虚的心灵、压抑的性欲,从而获得对异性的爱的饥渴的满足,使得伟大纯洁的母爱在她们心理上不知不觉地畸变成严重的恋子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