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VIP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我们理解新型工业化主要是信息化。其实,新型工业化不止信息化一条路,根据国际分工格局,美国的新型工业化主要是IT业,英国主要是金融服务业,日本主要是终端消费品生产领域,德国主要是制造业,都具有本国特色。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应该是“三高三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第三,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富有新意。 二、旧的增长模式和工业化道路偏差造成的消极后果 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交掀起了重化工业的投资热潮。一些经济界人士判定:“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期已成定论,其主要特征便是我国正式进入‘重化工’阶段”,“如果抓住了重化工业化这一机遇,中国经济就完全可以维持20年的高增长”。不少地区也宣布:本地区“开始进入以重型化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或本地区“经济由‘轻’转‘重’,步入加速重工业化阶段”;一些研究机构根据上面讨论的所谓“霍夫曼定理”,为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确定了“产业重型化”的目标,如此等等。 然而,这种依靠高投资、高消耗带动的经济增长的做法很快就显露出一系列负面效应。 首先,不能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配置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整体效率下降。 对于中国资源禀赋的基本情况,人们具有共识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紧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资源种类 我国人均占有水平 与世界人均水平的比率(%) 耕地 0.1公顷 42 淡水 2257立方米 27 森林 0.12公顷 20 矿产保有储量潜在总值 其中: 煤炭(探明可采储量) 石油(剩余储量) 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 铁矿石 0.93万美元 98.94吨 2.7吨 769立方米 36吨 58 53 11 3 71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 第二,放松了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换代上的努力。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存在平均受教育年限短、文化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的缺点。可是,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只能靠粗加工产品的数量增长和“卖硬苦力”勉强糊口。一方面,经过多年建设,中国逐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科技基础设施,已经拥有自主开发20世纪后期技术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劳动者受过较好的教育训练,也更加富有纪律性和创新精神;而且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人中能够承担技术创新重任的科学技术人员也不在少数。 第三,造成了土地、

文档评论(0)

wxbsy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