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趣论.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情趣论.doc

语文教学情趣论 王柏勋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9月 目 录 序(一)朱绍禹刘孝学 序(二)毕养赛导言 上编·理论编 第一章语文教学情趣论的哲学思考 第二章语文教学情趣论的美学思考 第三章语文教学情趣论的心理学思考 第四章语文教学情趣论的教育学思考 第五章语文教学情趣论社会学思考 第六章语文教学情趣论文艺学思考 中编·本体编 第七章语文教学情趣观发展的历史 第八章语文教学情趣观的现状 第九章语文情趣化教学的条件 第十章语文情趣化教学的要求 第十一章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策略 下编·操作编 第十二章阅读教学情趣化 第十三章写作教学情趣化 第十四章口语交际教学情趣化 第十五章语文知识教学情趣化 第十六章语文实践活动情趣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一) 朱绍禹 刘孝学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由北京一家文学刊物发起,有几十家报刊杂志和电视台、广播台参加的,持续了几年之久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是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大讨论中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状况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种种责难 (当然,其中不乏有失公允之言辞),几乎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和教学的同志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教育中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各种改进的策略和措施。柏勋同志的新著《语文教学情趣论》是其中一项丰硕的成果。 初读书稿,发现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明智的课题选择。语文教育毕竟是太复杂了,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和体力,迄今我们没有认识到的可能比已经认识到的还多。更何况语文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从外部讲,它和时代、社会、家庭的依存关系从来都超过其他科:从内部讲,既有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问题,又有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还有教学方法、教学措施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效果,不仅既取决于人们对学科自身规律的认识程度,体现出其科学的特性,又取决于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创造意识,体现出其艺术的特性,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 教学理论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最终要看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激 发学生的兴趣。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据教育网披露,有人指责某些学校“什么也没有教给学生,学校最擅长的是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厌恶学习”,而语文居于“厌恶之首”。语文本来是学生最贴近、最亲切的一门课,怎么变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有感于此,柏勋同志选择“语文教学情趣”作为切入口来审视语文教育,无疑是一种“以简驭繁”的明智的策略。他从“情趣观”出发,回顾了我国语文教育百年史,特别是反思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历史,总结了有益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他考察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有的放矢地概括和陈述了实施“语文教学情趣化”的途径和方法。“情趣观”这一理念,不仅为我国语文教育界所倡导,也一向为全球教育界所追求,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远早于我们。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迟到的却极富意义的课题选择。 二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关于语文课的情趣问题,散篇短章的偶尔也可在报刊上见到,但是用一部专著予以系统地论述,柏勋同志是第一人。一般来说,语文教学情趣化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支撑就够了,可柏勋并不满足于此。他还运用关学、文艺学的原理,深刻地挖掘了语文课程中存在着的极为丰富的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因素。不仅如此,他义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高屋建瓴地透视了蕴含于语文教学中的哲理,宏观而义精辟地分析了在语文课,:卜强化情感教育,和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个的公民,构筑和睦、温馨的家庭,建设安定、美好的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语文教学情趣论”置身于多学科的交汇点,群学献策,左右逢源,有了令人信服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里,正是哲学家的思想、美学家的观念、教育学家的理论、心理学家的见解、社会学家的思考、文学家的睿智,敲亮了本书作者探索问题的燧石,结成了《语文教学情趣论》这一硕果。作者治学态度之严谨,学识修养之宽厚,由此可见一斑。 三是浓厚的思辨色彩。可以说,在中小学所有课程中,没有哪一门课比得上语文这样视野开阔、感情丰富、妙趣横生、令人神往;不幸的是,长期以来,在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语文课竟成了让人生厌的课。个中缘由,柏勋作了深邃的思辨和中肯的分析。例如,作者以哲学上“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观点考察我国的语文教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一味张扬共性、压抑个性,“尊天理而灭人欲”视为人才的最高境界。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把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为经济建设服务”对立起来,把培养人的共性与发展人的个性对立起来,这样的教育哲学观使语文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语文教材政治化,教学方法程式化,课文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