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补体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C) 第一节 概 述 19世纪末,在发现体液免疫后不久,Bordet即证明,新鲜血清中存在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因其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 SRBC+抗SRBC抗体 不溶血 SRBC+抗SRBC抗体+新鲜动物血清 溶血 SRBC+抗SRBC抗体+加热处理新鲜动物血清 不溶血 补体及补体系统的概念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被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系统固有成分 2.补体调节蛋白 3.补体受体分子 1. 补体的固有成分成分 是指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包括: ①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2、C4; ②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的MBL和丝氨酸蛋白酶; ③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 因子; ④参与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C9。 2.补体的调节蛋白 主要以可溶性和膜结合两种形式存在: 可溶性:包括C1抑制物、P因子、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S蛋白等; 膜结合:包括促衰变因子、膜辅助蛋白、同种限制因子和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 3 补体受体(CR) 补体受体可与相应的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结合,介导补体生物学效应。 包括CR1-CR5、C3aR、C2aR、C4aR、C5aR等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非活化的形式存在。 在激活物质的作用下或在特定的固相表面上,补体各成分可按一定顺序依次被激活。 活化的补体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 补体系统的激活主要有三条途径:即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 补体活化的特点 ①多条激活途径与共同末端通路 ②多种物质激活补体 ③补体必须在特定的固相表面才依次被激活。 ④补体呈现级联式活化 ⑤激活的补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⑥补体激活的调控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传统途径/第一途径/C1途径 概念:是指免疫复合物经激活C1q、C1r、C1s、C4、C2、C3成分,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活化过程。 激活顺序:C1,4,2,3,5,6,7,8,9 作用:在感染的中晚期起作用 (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主要激活物: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 激活条件: ①C1仅与IgM CH3或IgG1-3 CH2结合才能活化。 ②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Ig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才能被激活。IgG 需2个分子,IgM需1个分子。 (二)激活过程 参与成分:包括C1-C9,按其在激活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三组: 1.识别单位(C1q、C1r、C1s) 2.活化单位(C4、C2、C3) 3.膜攻击单位(C5-C9)。 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识别阶段----C1活化 2.活化阶段----C3 、C5转化酶的形成 3.膜攻击阶段----共同末端通路 3.膜攻击阶段 二、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概念:是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不经过C1、C4、C2,从C3 活化开始,有B因子 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又称第二途径或替代途径。 作用:在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 (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主要激活物:是某些细菌、革兰阴性菌的LPS、酵母多糖、葡聚糖、寄生虫、聚合IgA和IgG4。 激活条件: 启动成分:C3、C5、C6、C7、C8、C9 参与成分:B、D、P、H、I等因子、Mg2+。 激活物为旁路途径的激活提供了保护性微环境和接触表面。 (二)激活过程 1.生理情况下的准备阶段 2.激活阶段 3.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1.生理情况下的准备阶段 在生理条件下,血清中C3可受蛋白酶等作用,缓慢而持久的自发降解,产生低水平的C3b。 在Mg2+ 离子存在下,C3b可与B因子结合形成C3bB复合体,血清中活化的D 因子可将结合状态的B因子裂解为Ba和Bb。Ba释放入液相;Bb仍粘附于C3b,形成C3bBb,即旁路途径C3转化酶,可裂解C3。C3bBb极不稳定,可被迅速降解。 C3的低速裂解和低浓度C3转化酶(C3bBb)的形成,对补体的激活具有重要意义。 2.激活阶段 激活物质的存在可为C3b或C3bBb提供不易被I因子、H因子灭活的保护性微环境,使旁路途径从缓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