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开题报告.doc

《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64代孙。作者字聘之,又字季重,他出生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这正是明清之交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明朝末年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剥削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贫困潦倒,逼迫人民揭竿而起,反抗明政权的统治,但由于农民起义自身的局限性和明朝汉奸与清兵的南下,遭到了悲惨的失败!作者以史为依据,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并接自己南下亲自感受当时的历史风貌,三易其稿创作了《桃花扇》。 各个时期的学术界对于《桃花扇》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最早对《桃花扇》进行研究的就要数王国维先生了,他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世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且《桃花扇》之作者,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7]这里,王国维论述的重点是通过《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比较说明《红楼梦》的价值。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桃花扇》内涵的把握及悲剧特点的定位,都是十分准确的,并且在后来的《桃花扇》研究中亦有较大的影响。吴梅认为《桃花扇》的词曲科白俱佳俱美。 到了梁启超,他对《桃花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术界对《桃花扇》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1956年王季思先生等据诸本择善互校,出版了较为权威性的校注本。到了1962 年山东人民文学才出版社出版了袁世硕著《孔尚任年谱》,这是《桃花扇》及其作者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标志。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对《桃花扇》的研究主要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的,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一批重要成果同时出现在这时期,形成了《桃花扇》研究的繁荣局面。然而,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与学术研究不和谐的音符。 到了70、80年代,文革结束,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首先,一大批新的研究资料的发现,丰富了孔尚任的生平资料。其次,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对《桃花扇》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是这一时期《桃花扇》研究的主要特色。 90年代,对《桃花扇》主题与内涵的探讨,是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所在。在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者们开始将剧本置于比过去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现在,《桃花扇》不断的被搬上舞台、银幕,研究成果上也遍地开花。整体学术走向,由零星到系统,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的作家、作品研究到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的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单纯的思想性的判别,转入文本本身的审美研究,从单纯的文学研究,转入到对文化现象与历史事实的描述或阐释的变化过程。 在最新的对于《桃花扇》结局的研究上,学者们认为,造成如此结局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作者的创作意图上。在文章的试一出《先声》里,作者就提出了文章的中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整一出戏就是围绕着这一观点写的,因此开篇就已预示了这个结局。第二,生旦的爱情上。学者们认为侯、李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因此两人脆弱的关系才会轻易被张道士喝断,两人对爱情的误解也在最后被点破,两人也才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第三,正统观念与民族意识。对于南明末期的动乱与黑暗,爱国意识在侯、李二人的心理深深扎根,这种意识远远超出于他们的“爱情”之上,所以,最后被张道士喝斥之后,他们能双双入道,舍弃团圆。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前人对《桃花扇》的研究已深入各个方面,无论是作品的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有涉及。而我将在仔细研读《桃花扇》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进行探析。 《桃花扇》的结局如此与众不同,作者更是三易其稿,才得出此结局,必定有他的匠心所在。作为儒家学派的接班人,儒生的无能、儒生的失败、儒家的门户党派之争都和伤害竟然有孔尚任来指点、来总结、来表现,其一字一血,可以想见,最后倾向于道教也是他对现实失望的一种表现,这是第一个原因。 结局的塑造虽然与现实环境脱离不了关系,但是,作者没有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而是强烈透露出悲愤之感,那么作者的心并非到了绝望,反而表现出了他的爱国之情,同时他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