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工学结合.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讲 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 一、工学结合的历史渊源与意义 二、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及实践 三、工学结合的几种模式 四、如何做好工学结合工作 一、工学结合的历史渊源与意义 含义: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历史渊源 这一思想源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的劳动教育模式(《乌托邦 》),后来卢梭 、裴斯塔洛齐 等人也相继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张。 我国的工学结合可追溯到“五四”运动前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工学结合与产教结合、合作教育、产学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等的联系。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典型的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的性质: 是一种教育思想; 是一种教育制度; 是一种育人模式; 是一种管理结构; 是一种工作探索; 是一种助学举措. 二、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及实践 集群理论 体验性学习理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三、工学结合的几种模式 订单式模式 “2+1”模式 4学期模式 全方位合作模式 四、如何做好工学结合工作 1、制定和规范工学结合的配套政策。 国务院出面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出台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关于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指导性意见,比如对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年龄和身份、工种和工作时间、劳动合同和保险、安全防护教育与管理等作出规定。 3、加强工学结合的理论研究 目前关于工学结合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 缺乏理论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就会缺乏实际的操作指南。 加强理论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企业提供改革思路;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 * 第9讲 工学结合 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思考题1: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意义? 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为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用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意义 在工学结合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 企业参加工学结合不能像职工教育那样将费用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从一个侧面抑制了他们参加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因此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学校高理所当然。换句话说,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中学校是“主办方”,企业是“协办方”。 思考题2:工学结合模式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 其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其三,理顺工学结合的各方关系,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 * *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