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专题讲座:三农.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历史专题讲座:三农.doc

历史专题讲座 关注“三农” 一、中国古代史中有关“三农”与和谐社会的考点知识: 1、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力): (1)商和西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为木、石、骨、蚌所制,有少量青铜农具,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但考古尚未发现铁农具);有了原始的农田水利技术;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普及;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水利工程和使用桔槔等灌溉农具。 (3)秦汉时期铁农具式样增多,并传到了珠江流域和西域;牛耕技术进步,并出现了播种用的耧车;耕作技术方面推广了代田法和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水利事业也有重大发展,有著名的漕渠、六辅渠、白渠等,西北地区还出现了坎儿井;更为可喜的是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以及东汉的《四民月令》。 (4)魏晋南北朝时期创制了许多新农具,如翻车、水碓、水磨等,先进的耕作技术技术向南北推广。 (5)隋唐时期,发明了曲辕犁,并创制了筒车;水利和耕作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6)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如吴越的捍海塘等 (7)宋元时期,出现了圆头、尖头的犁铧和踏犁等;更加讲究耕作技术;并更加重视水利设施的管理,王安石变法时颁布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达1万多处;元政府组织编写了《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8)明清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农学成就,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是一部总结性的农书。 2、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生产力): (1)商周时“五谷” (黍、稷、麦,稻、豆)已种植;西周时农作物品种增多,包括后世的大部分作物。 (2)两汉时期,西汉使将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瓜、胡桃等农作物陆续移植内地;广植稻麦,东汉已有双季稻。 (3)宋元时期,北方的粟麦传至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则广种水稻,还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棉花也在南方大量种植。 (4)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人我国不断推广种植;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 3、土地制度(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1)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兴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2)封建土地所有制 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第二,封建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形式主要有新莽时期的王田制、曹魏和明清等时期的屯田制和北魏隋唐时期的均田制等。第三,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 4、赋税制度(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1)井田贡赋:周朝受赐井田的诸候臣下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 (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春秋后期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通过法律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其实质也是承认土地私有。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步向封建生产关系过渡。 (3)编户齐民制度: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4)租调制和租庸调制:北魏实行租调制,隋、唐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 (5)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它是按资产和田亩分夏秋两季收税,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 (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 (7)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税、丁税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货币地租(银两收税)的实行,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8)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帝实行摊丁人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的实行,废除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一方面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治世、中兴和盛世——中国古代的相对和谐社会(上层建筑): (1)汉初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重农政策,让士兵复员参加生产,并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政策,增加了农业劳动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发展了农业生产。文帝、景帝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多次减免田租赋役,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2)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采取释放奴婢、复员士兵、安顿流民、减轻田租等措施,使东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