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改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的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研究内容: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分类系统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如社会知觉、态度、价值观、社会性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概念等等。 2.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如人际沟通、吸引、爱情、人际关系等等。 3.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现象。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个性化、规范形成、领导等等。 4.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如群体凝聚力、士气、心理气氛等等。 5.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如传统、风俗。时尚。阶级与民族心理特点、国民性等等。 6.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系统化社会心理思想。如哲学、宗教、道德伦理、政治、法律等等。 一、强化导向的理论(联结 强化 模仿)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需要的事物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消除原有认知因素间的失调关系。 2、认同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 3、图示理论:图示是通过认知经验发展起来的关于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认知结构 4、自我类化理论:类化就是当我们知觉事物时,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归类。 人们在知觉他人时,并不是把他简单的当做一个个体,而是自动的、自发的立即将其归到某一类别之中。 三、角色理论 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和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由于这一理论的基础概念是角色,其基本原理也是借助与戏剧比拟来阐发的,故称为角色理论。 四、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目的是寻找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真正的心理机制。强调自我价值在行为导向中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环境的作用,而在于强调“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的影响归根到底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因素实现的。而个人自身众多的因素中,自我价值具有中心地位。 强化理论:外部客观条件 认知理论:主观对客观的解释与建构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主观的价值和选择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 一、现象揭示研究 (探索描述研究) 二、关系解释研究 (相关研究) 三、因果联系实证研究(实验研究) 2.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档案法 三、调查法 四、现场实验 五、实验室研究 六、准实验研究 第四章 社会化 1.社会化概念:个体在特定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基本特征 社会强制性 终生持续性 个体能动性 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社会化的结果: 语言与认知能力 道德观念与行为制约机制 性别角色的获得(性别与性别角色的概念、性别角色分化社会文化因素、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源) 3.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学校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的影响 大众传播工具 社会文化的影响 4.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社会角色引导 社会比较机制 社会学习机制 亚社会认同 思考:传销是如何进行洗脑的 第五章 态度及测量 1.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持久反应倾向。 对象性: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 观念性:态度以观念为基础。 评价性:态度具有正面和负面的态度倾向。 持久性:态度相对稳定和一致。 2.态度的构成要素(ABC): A.态度的认知成分(C)是指人们作为态度的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B.态度的情感成分(A)是指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等。 C.态度的行动成分(B)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二是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 3.态度的特点: A.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 B.态度有具体的指向 C.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D.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4.态度的维度: A.指向B.强度C.深度(卷入度)D.向中度(与中心价值的距离)E.外显度 5.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 A.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价值表象功能D.认识功能 E.对社会理解的影响F.记忆过滤效应G.激励作用 6.影响态度形成的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