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舞史名词解释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乐舞史名词解释笔记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乐舞 《长鼓舞》 《长鼓舞》又称“长筒鼓舞”、“冲鼓舞”,流传于广西、湖南、广东等瑶族聚居区。 鼓呈长形,两头如喇叭而中部细,多由男子在还盘王愿时表演。有独舞、对舞、三人舞和群舞等形式。内容为祭祀盘王,祈求盘王赐福。动作特征为矮、稳、颤。 据瑶族《过山榜》记载,长鼓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祭祀、娱神演变为娱人的舞蹈。 《盘王舞》 《盘王舞》又名《盘古舞》,表现瑶族先民在始祖盘古王的带领下,在草木丛生、猛兽逼人的深山老林间开创基业,建设家园的情形。 动作多模仿开荒耕地、劳动生产。 从舞蹈所表现的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来看,它产生于早期原始农业生活中是可以肯定的。 《扶来》 传说《扶来》为上古伏羲氏的乐舞。 《通典·乐》载:“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本》。” 《通志·乐略》载:“伏羲乐曰《立基》,或云《扶来》”。 除了《立基》、《立本》外,《扶来》还有《荒乐》、《凤来》等别称。 传说该乐舞内容是歌颂伏羲氏发明结网、教民渔猎的业绩。 《充乐》 据《世本》、《路史》记载,女娲的乐舞名为《充乐》,这个乐舞创作成功后,“天下幽微,无不得其理”。 据说《充乐》是歌颂女娲制定婚姻,使男女性生活得到正常解决。女娲的乐舞传说反映了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印迹。 《扶持》 传说《扶持》是神农氏的乐舞,也作《扶犁》。 《通典·乐》载:“神农乐名《扶持》,亦曰《下谋》”。 据《路史·后记》所载,这个乐舞是神农氏的属下刑天所作。 内容是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 《广乐》 《广乐》传说为上古葛天氏之乐舞。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广乐》的歌词共分8段:《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从歌词看,《广乐》主要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 其表演形式,《吕氏春秋》记为:“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路史》记为:八个壮士捉一头四岁的牛,牵牛尾,不时叩击牛角,踏足而歌。 《大舞》 《大舞》传说为上古阴康氏所创作的乐舞。 据《吕氏春秋》与《路史》记载:阴康氏居住之处水道壅塞、气候阴湿,导致民气郁闷,人们血脉不畅、筋骨不达、肤滞脚肿。阴康氏认为跳舞可以活动关节、强健体魄,于是创造了《大舞》并教给部落成员。 由此看来,《大舞》是一种用来治病健身的舞蹈。 《云门大卷》 《云门大卷》或分作“云门”、“大卷”。相传为黄帝的乐舞。 乐舞歌颂黄帝功绩,称其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如云。 据《左传》载“黄帝氏以云为纪”,故《云门》又称为《承云》,为承受祥云福佑之意,具有一些图腾崇拜意义。 据传说《云门》还有《咸池》之别称,“咸池”为天上主宰五谷的星斗,因此《云门》可能兼具祈求农业丰收的意义。 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六乐”之首,用以祭祀天神。 《六茎》 传说颛顼的乐舞名叫《六茎》,又作《五茎》。 据说这个乐舞以和谐的乐音调和阴阳,可使万物根茎茁壮,是一种带有巫术意义的乐舞。 唐代元结在《补乐歌十首·五茎》序中说:“其义盖称颛顼得五德之根茎”。 《九招》、《六列》、《六英》 传说帝喾的乐舞有《九招》、《六列》、《六英》等。 据《吕氏春秋·古乐》载:“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 这几个乐舞都用于祭祀,“以康帝德”。 《大章》 《大章》相传为尧帝的乐舞。 尧即帝位,命质创制乐舞,质模仿山林溪谷之声创作了乐歌,伴以用麋鹿皮蒙制的鼓,以及石磬、瑟等乐器演奏的乐曲,跳起百兽舞,用以祭祀上帝。 据古籍记载,《大章》乃是“言尧德章明天下也”。 据《周礼·春秋·大司乐》记载,《大章》是通过增修改编《咸池》而成,故也称为《大咸》。 周代制礼作乐时将《大章》(《大咸》)列入“六乐”,属于文舞,以祭祀地示。 《大韶》 《大韶》简称为《韶》,“韶”或作“磬”、“招”,又名《九韶》、《箫韶》、《韶虞》等。 相传为舜的乐舞,为舜的典乐官夔在舜的乐舞思想指导下作成的,为歌颂舜能继承尧之德。 据说此舞内容丰富深厚,音乐和舞容优美动人。 周代制礼作乐时将《大韶》列入“六乐”,用以祭祀四方神,是古代宫廷乐舞中文舞的代表作。 《论语》记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它的评价是“尽美矣,又尽善也”,推崇备至。 青海大通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秋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墓葬中,距今5000-5800年,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可确定年代最早的舞蹈文物。 舞蹈纹绘于陶盆内壁上部,5人一组,共三组15人。舞者服饰相同,人形姿态、走向、方位也相同,且均有头饰和尾饰,每组外侧两人的外臂,绘为两道,像是表现手臂前后频繁摇摆的动态。 整个画面显示着原始舞蹈的节奏、步伐、动态、情调、趣味、意志的一致性特点,显示着某种原始群体的人们的集体力量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