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职业卫生农药中毒【培训课件】.ppt

班职业卫生农药中毒【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胆碱酯酶复能剂: 常用肟类复能剂为解磷定和氯磷定,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复能剂对不同品种中毒的疗效不尽相同。 复能剂应及早应用,中毒后48小时磷酰化胆碱酯酶即“老化”,不易重新活化。 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反跳”现象及迟发性猝死 口服者及早彻底洗胃; 适量应用阿托品,勿过早停药; 恢复期避免过早活动; 症状消退后继续观察2~3日,防止出现病情反复。 严重中毒恢复期作心电图监护,及时治疗心律失常,以防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死亡。 吗啡类药物忌用。 劳动能力鉴定: 【预防原则】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检查 职业禁忌证: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肝肾疾病;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全身性皮肤病;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者。 (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理化性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大多数为粘稠状液体,呈黄色或黄褐色,少数为白色结晶如溴氰菊酯。 一般配成乳油制剂使用。 多数品种难溶于水,易溶于甲苯、二甲苯及丙酮中。 大多数不易挥发,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 【毒理】 多为中等毒性和低毒类,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田间施药以皮肤吸收为主。 2.代谢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哺乳动物体内被肝脏的酶水解及氧化。 反式异构体的代谢主要靠水解反应,顺式异构体的解毒则主要靠氧化反应。 一般反式异构体的水解及排泄较快,因此比顺式异构体的毒性要小些。 代谢2 排出的代谢物中如为酯类,一般皆以游离的形式排出。 若是酸类如环丙烷羧酸或由芳基形成的苯氧基苯甲酸,则以结合物的形式排出,粪中还排出一些未经代谢的溴氰菊酯。 代谢2 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水解可被有机磷杀虫剂在体内或体外所抑制。 因此先后或同用这两种杀虫剂能协同增强杀虫剂的效果及其急性毒性 3.毒性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神经毒物。 I型化合物不含有α-氰基;II型化合物含有α-氰基。 两型拟除虫菊酯都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使去极化后的钠离子通道M闸门关闭延缓,钠通道开放延长,从而产生一系列兴奋状态。 毒性2 接触者面部出现烧灼或痛痒的异常感觉,可能系由于局部皮肤接触后刺激感觉神经去极化出现重复放电所致。 【临床表现】 职业性中毒多为经皮肤吸收和经呼吸道吸收所致,症状一般较轻。 表现为皮肤粘膜刺激症状和一些全身症状。 如大量口服,则很快即出现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灼痛、恶心或呕吐等。 临床表现 尚可有胸闷、肢端发麻、心慌及视物模糊、多汗等症状。 部分中毒患者四肢大块肌肉出现粗大的肌束震颤。 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常有频繁的阵发性抽搐。 【诊断】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之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根据短期内密切接触较大量拟除虫菊酯的职业史,出现以神经系统兴奋性异常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它疾病后,方可诊断。 2. 诊断分级 观察对象 接触后出现面部异常表现 轻度中毒 出现明显全身症状:头痛、头晕、乏力等 重度中毒: 出现阵发性抽搐;意识障碍;肺水肿 【处理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 (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理化性质】 大多数氨基甲酸酯农药多为白色结晶,无特殊气味。 熔点多在50~150℃。 蒸气压普遍较低,一般在0.04~15mPa。 大多数品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在酸性溶液中分解缓慢、相对稳定,遇碱易分解。 温度升高时,降解速度加快。 【毒理】 1.吸收: 大部分品种经口毒性属于中等毒性,经皮肤毒性属于低毒类。 可通过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多数品种经皮肤吸收缓慢、吸收量低。 分布及代谢 进入机体后,很快分布到全身组织和脏器中。 代谢迅速,一般在体内无蓄积,主要从尿中排出,少量经肠道排出体外。 毒性机制 抑制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 不需经代谢转化而直接抑制胆碱酯酶,即以整个分子与酶形成疏松的复合物。 氨基甲酸酯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是可逆的。 西维因具有麻醉作用、生殖系统毒作用、致畸作用和肾脏损害。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相似。 一般在接触后2~4h发病,口服中毒更快。 一般病情较轻,以毒蕈碱样症状为主,血液胆碱酯酶活性轻度下降。 重症患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昏迷等危及生命。 有些品种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有机磷农药与氨基甲酸酯农药中毒的鉴别 有机磷农药中毒 氨基甲酸酯中毒 农药接触史 有机磷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体表或呕吐物 有蒜臭味 无蒜臭味 ChE活力 降低且恢复慢 降低但恢复快 病程 长 短 阿托品用量 大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