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认知冲突,激学生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 肇庆鼎湖中学 梁美玉 摘要: 这种冲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探索问题的内在需求。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适当激发他们的种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关键词: 认知冲突 学生的思维顺利结果来得太容易反而降低了思维的活跃程度,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太小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中都强调,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教师能够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心理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寻找办法来解决这个冲突,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认知冲突是连结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通道,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契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认为一、 巧妙设置制造认知冲突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巧妙设置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自发产生疑问内驱力。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例如在讲述必修一第14课中“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时,我先展示一段材料:“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辽阔的黄海海面进行了激战。这是一次悲壮的海战,两支装甲舰队的激战是世界海战史上装甲舰队的首次决战。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 ,部分北洋海军舰船被日军俘虏,在威海等地战沉的一些北洋海军舰船也遭拆解。至今,有关舰船的遗物在日本各地仍能寻觅。” 学生看完材料后探究此间因果的问题随即产生。我接着追问“曾经威震世界的北洋水师为何败给日军,葬身大海?”如此设置悬念,制造认识冲突,将学生置于一种悬念的氛围中,激起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悬念的迫切需要和动力。 二、创设矛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认知心理学认为,激发内在动机的最有利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一个新、旧知识具有冲突的情景之中。当学习者发现某种新知识与其旧知识相矛盾时,就会产生一种“认知不平衡”。而“认知不平衡”使学习者产生认知动机,努力求知,解决矛盾。一旦学习者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或者说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拓展,那么,新旧知识就保持了平衡一致,并由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对认知动机起到一种强化作用,进而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稳固、比较有力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设计矛盾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认知的冲突。 例如讲述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中关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评价时,我先将史学界的三种观点呈现在学生面前:一种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一种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哥伦布到过美洲是一种灾难;一种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是具有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这些观点的分析都逻辑严密、论据充足,但结论又互不相容,有分歧或根本对立。于是学生必然提出疑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呢?评价历史入物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来进行评价? 创设矛盾情境,把学生置于矛盾的氛围中,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要求,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对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得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三、联系现实生活,挖掘认知冲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主要注意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中外重大时政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联系起来。中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或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以必修二第25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为例,学生在学习“欧洲一体化进程”后,我用多媒体平台展示一系列材料,内容如下: 材料一:“感受今日欧盟的新生活” 材料二:关于2005年法国公民投票否决《欧洲联盟宪法》的漫画 补充:《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最终未获通过,法国民众在巴黎举行了庆祝游行。 材料三:美联社分析指出,荷兰选民之所以反对《欧盟宪法条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怕失去国家特征。有人提出土耳其加入欧盟的问题时说:“选民反对国家特征被慢慢蚕食”。二是害怕更强大的欧盟将使荷兰这个只有1600万人口的小国不得不改变现有政策,包括允许使用大麻、允许安乐死。三是认为欧洲统一货币后,他们感觉物价上涨,有受骗之嫌。 看完材料后,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不可抹去的业绩,为何不能直

文档评论(0)

huang37168h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