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生产学

植物生产学 第一章:作物生产概述 1.栽培植物(作物)的类别:农作物;园艺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 2.作物生产的地位: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3.作物生产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综合性。 4.植物(作物)生产学性质与任务:性质:是研究作物生产体系及其与环境、措施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人为措施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一、粮食作物(或称食用作物):1.禾谷类作物 2.豆类作物 3.薯芋类作物;二、经济作物:4.纤维作物 5.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 7.其它作物;三、饲料及绿肥作物:8.饲料及绿肥作物;四、药用作物:9.药用作物 6.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7.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短日;长日;中性;定日。 8.按光照强度效应 :喜光作物(棉花、水稻、玉米等)、耐阴作物(如大豆、甘薯等)、喜阴作物(如生姜等); 9.按水分效应:水生作物(水花生、绿萍等)、水培作物(水稻等)、耐涝作物(高粱等)和耐旱作物(谷子等); 10.按茎秆特性、高度:“高秆作物(玉米、甘蔗、柽麻等)、矮秆作物(稻、麦类、谷子、豆类等)和匍匐作物(甘薯、苕子等) 11.作物的起源中心: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是爪哇稻和芋的出生基因中心。3、澳大利亚中心:烟草的出生基因中心之一。4、印度斯坦中心:稻、甘蔗、绿豆、豇豆等。5、中亚细亚中心:小麦、豌豆、山黧豆等。6、近东起源中心:栽培小麦、黑麦等。7、地中海起源中心:次生起源地,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等。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等。 第二章: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1.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株数;单株产品器官数;产品器官重量。 2.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1.成苗阶段(或称立苗阶段):大体相当于从播种到出苗或定苗为止,移栽作物则从移栽到还苗成活。2.产量奠基阶段:出苗到产量开始形成为止。3.产量形成阶段:从产量开始形成始到成熟收获止。 3.作物品质:食用品质(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的特性)、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加工品质(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质量,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4.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5.产量(千克/亩)=每亩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 6.作物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能力X光合时间)-呼吸消耗] X 经济系数 第三章:作物与生态环境 1.生态因子的类别:气候、土壤、生物、地形、人为。 2.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通过其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的影响而达到的。 3.水的生理生态作用:1.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占70%—90%;2.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如光合作用的源料;3.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质的介质;4.保持作物姿态;5.生态作用:蒸腾散热,灌水防冻等。 第四章: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 1.种子类别:真种子、果实、营养器官。 2.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交种;多系品种;无性系品种。 3.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增强抗逆性,增强适应性与稳产性;4.扩大栽培区域;5.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劳动生产效率。 4.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强。 5.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2.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3.为避免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4.是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5.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 6.育种程序:亲本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系(种)比较试验圃、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 7.育种的基本方法:基因(性状)重组或创造变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系统育种、基因工程、体细胞杂交;选择变异: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8.杂交优势利用(杂交种)与杂交育种的异同:相同点:杂交种种(杂交优势利用)同杂交育种一样,需大量收集种质资源,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申请品种申定。不同点:1.杂交育种是杂交后自交纯合,选育纯系品种。每年从生产田或种子田内植株上收获种子,即可供下一年生产播种之用。2.杂种优势利用是先选育纯合的自交系(纯系),然后自交系间杂交,形成杂交种供生产田播种。杂交种不能在生产田留种,每年必须专设亲本繁殖区和杂种种子生产(制种)区。 9.种子检验的意义:控制种子的质量;保证生产上播种高纯度、质量好的种子;防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