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认识的产生(同意识的产生相一致,意识是潜能,认识是意识的体现和发展。) 1、认识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2、认识论和本体论 3、认识和认识论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意识是人的属性,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有主体与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实践是使主体与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锻炼了人的体力和思维能力,也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 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但并不否认从他人或书本上获得知识的方式。 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社会实践不断开拓新领域,涌现出新的问题、新的需要。 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经验,另一方面也不断接触新领域,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和矛盾。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实践校正认识,再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同“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一起理解)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主体 a、含义: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具体的人。 b、性质和特点: 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人的肉体、大脑都是自然分化的物质的事物) 社会历史性(个体是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认识受到所处社会条件的制约) 能动性(突出表现:目的性和计划性) c、结构:个体、群体和整体人类 2、认识客体 a、含义:认识和实践所指的对象 b、性质: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对“对象性”的理解:只有那些与主体活动发生关系、成为主体活动对象的外部事物,才能构成认识客体。) c、结构: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基本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认识、改造的作用,客体对主体能动性有制约的作用。主体必须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实践才会成功。 客体主体化:主体把客体变为观念和思想。 主体客体化:观念和思想通过实践变为新的客体。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同其它哲学观点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观点: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反映论:是指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1)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两种认识形式产生的原因 客体方面:认识客体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感性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反映事物的本质。 主体方面:人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感觉器官是感性的载体,思维器官是理性的载体。 2、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特点:具体、丰富、生动,表面、个别、不深刻 表现形式: 感觉:是在实践中反映事物的开始,是对认识对象最直接的反映。 知觉:感觉的综合,对认识对象各方面外部特征的整体的认识。 表象:对感觉和知觉的重新组合,即记忆回放。 3、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稳定而深刻 表现形式: 概念: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反映,它包含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的特性。 判断:概念的展开,即对事物某种性质的判定。 推理:在事物的联系中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认识形式。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a、相互区别(分别说明含义和特点便可) b、相互联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本质由现象表现,只有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整理才能形成理性认识,这坚持了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坚持了辩证法。)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少不了理性的指导,并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