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典范与土地伦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典范与土地伦理

环境典范与土地伦理 正体原文:.tw/sola/complement%20in%202005_08/land_ethic.doc 3.1 环境典范 环境典范的出现,主因是源于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衍生的反省与思考。而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时,我们应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环境问题?」、「而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去看待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是否代表什么样的价值观?」,以上种种问题都是诱发我们更进一步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1-1 典范的意义 典范 (paradigm) 是一组具有逻辑且相关的观念及假设,可用来提供一种世界观或宏观视野来检验人类的社会现象。换言之,人们可借着主要的社会动力(例如价值观、阶级、权力等)来建构分析因素。因此典范有时也被称作是社会学视野、观点或世界观(Masterman,1970;Milbrath,1989)。「典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代表着人类看待环境价值观的深层意涵,也代表人类对环境的利用观点。 3.1-2 典范的转移(paradigm shift) 在Kuhn 提到典范变迁的概念中,他指出典范变迁是造成文化递嬗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在变迁的过程中将引导各学科到不同的研究方向(官暐桢,1988)。所以典范转移可说是人类文明社会化程度的社会指标,由此可观察与检验一个社会中的成员是否改变固有的思考模式与生活方式(王俊秀,1999)。在典范转移的探讨过程中,可以对于人类本身的信仰、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有更深入的了解。典范的变动有以下之特征,它是所有导致新现象出现的事件之特征:(Kuhn,1962) 1. 研究者先察觉到异常现象。 2. 分辨与了解异常现象是同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3. 最后发生典范所规定的范畴与程序变迁(其间会有阻力的出现)。 所以在典范转移的过程中,初期应有一些现象发生变化时,起先只能察觉事先可预期的、常见的事物,即使亲临后来发现异常现象的情境, 亦不觉有错, 而在察觉到异常现象之后, 即进入到另一阶段。 异常现象是相对于典范所提供的期望而言,根据我们知道正常的状况该是什么,若不符合既有的期望,就是异常现象。此时应要调整原有的观念范畴,直到异常现象成为正常状态为止,此时才算完成典范转移。因此典范愈精确,涵盖面愈广,则它愈能提供侦测到异常现象的机会,此时往往是典范转移的最佳时机。在古典社会学中,有三种探讨有关环境与社会间辩证的典范,此三种古典社会典范分别是马克思的激进典范、韦伯的自由典范和涂尔干的保守典范(Alford,1978),这些典范所强调的观点启发了后来的成长典范(主流社会典范)及环境典范(新生态典范)学说之成立,也藉由社会学之研究可看出整个社会之环境典范之转向。而典范的转移常有一定的程序与特征(pic_01…)。 典范转移程序(pic_01…) 为了解决旧有典范所无法解释或解决的异常现象,所以更具有说服力的典范因此而产生,这样的过程称为「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简单的说明,此一过程即为:常态科学-危机-革命三部分的转变(Kuhn,1962)。以此一观点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将发现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的社会典范已经严重的破坏自然环境,而当生态环境反弹而产生异常现象后,主流社会中所强调科技可以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将被普遍质疑,当其无法解决自己所产生的问题时,如Kuhn所说的,此时需要进行科学革命,也就是进行典范的转移,并将典范导向于新典范的产生。王俊秀(1999)认为典范转移过程可包含三种型态: A.受害型:亲身体验到各种大地反扑而产生觉醒。 B.内爆型(inplore):经由环境伦理的体会而觉醒。 C.功利型:基于「互惠原则」,为了自身利益而善待其它万物。 若由上述三种型态来看,人类过于热衷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恶果,则符合第一个类型- 受害型。而产生的环境破坏之结果影响了人类生存权力,所以基于功利考量,不得不去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就是为了本身利益才去善待自然环境, 此即符合第三种类型- 功利型。至于第二种内爆型的典范转移, 则要依赖人类对于本身环境伦理的体会,最好是经过实际的亲身经验,才能真正的了解到环境伦理的真正内涵,是属于一个比较不易到达的型态。 典范的转移是一种整体社会群体的信念改变,它是一种需要长时间累积或亲身体验之后,才会产生个人的信念变化,而后再持续影响到整体社会的典范呈现。当整体社会的信念开始变化时,也就是典范转移的时机。若以典范的概 念来检视人类利用环境的价值观,当我们体验到现今社会的发展是不利于未来人类生存发展时,并体验到各种危害人类生存的事件持续发生时,我们在这「自省」的过程中或许会有「内爆」行动而产生转型过程,这时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将开始产生典范转移的现象,也就是原有的价值观已开始自我修正,并将此修正的结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