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第八章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pptx

四川大学第八章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大学第八章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8/38 《 工 程 水 文 学 》 第八章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8.1 8.2 8.3 8.4 8.5 概述 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设计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计算洪峰流量的地区经验公式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8.1 概述 一、小流域设计洪水特点 1. 缺少实测资料(流量和暴雨资料)。 中、小型水库,涵洞,城市和工矿区的防洪工程 2. 小型水利工程一般对洪水的调节能力较小,工程规 模主要受洪峰流量控制。重点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3. 计算方法力求简便。 二、小流域设计洪水发展史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计算方法由 简单到复杂,由计算洪峰流量到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1. 2. 3. 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拟定。 三、计算方法 1. 推理公式法 2. 经验公式法 3. 相似流域法 4. 综合单位线法 四、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步骤 8.2 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小流域面积较小,可忽略暴雨在地区上分布的不均 匀,由流域中心点处的点雨量作为流域面雨量。 设计暴雨计算采用以下步骤推求: 1 按省(区、市)水文手册及《暴雨径流查算图表》 上的资料计算特定历时的设计暴雨量; 2 将特定历时的设计暴雨量通过暴雨公式转化为任意 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一、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量计算 各省、市、区都绘制了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统计参数 ( 、Cv)等值线图以及Cs/Cv的比值。这些参数直接从当 地水文手册上查取。 通过地理内插法可获得流域中心点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 统计参数: 、Cv。则设计频率p下的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 雨量P24,p为: P 24,P = P 24(1+ΦPCv) 二、历时t(<24小时)的设计暴雨Pt,p的计算 将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量P24,P通过暴雨公式转化为任 意一历时的设计雨量Pt,P(1<t<24)。 t 1. 暴雨公式 式中,it.p—— 历时为t、频率为P的平均暴雨强度(mm/h); Sp—— 单位时间的平均雨强(mm/h),又称雨力,随地区 和重现期而变; n—— 暴雨参数或暴雨递减指数,随地区和历时长短 而变。 式(8-1)为水利电力部门广泛应用的暴雨公式。 意义:暴雨强度与历时成指数关系。见书图8-2。 (8- 1) S P n = it,P 2. 历时t的设计暴雨量公式 将(8-1)式左乘历时t 得: t ·it,P=Pt,p=Sp·t1-n (8-2) 式(8-2)为历时t 的设计暴雨量计算公式。 暴雨公式的作用: 在n、Sp已知情况下,可以得到任意历时t的设计暴雨强 度和设计暴雨量。 3. n、Sp的计算 将(8-1)式两边取对数得: 式中,lgit,p与lgt呈直线关系,见图8-3。 (8- 3) 由图可见: a、在t=1h处出 现转折点:t≤ 1 h时,n=n1;t> 1h时,n=n2; t=1h, SP=i1.P。 b、 n1、n2和SP 随频率变化。 lgit,P = lgSP −nlgt (1) n(n1、n2)的获取 a、由实测暴雨资料分析得到; b、从水文手册中的n值分区图上查取。 (2)Sp的计算 a、地区水文手册中的Sp等值线图插取; b、由式(8-2)知:Sp=Pt,p·tn-1 ∵ P24,p已知(t=24h) ∴ Sp=P24,p·24n2 -1 t ·it,P=Pt,p=Sp·t1-n n2等值线图 8.3 计算设计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一、推理公式的一般形式 假定:1)采用平均净雨强度;2)暴雨与洪水同频率; 3)流域上的净雨强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变的。 1. 基本概念 tc ——产流历时(h);u——产流历时tc内的平均损失强度。 i u t tc 2. 全部产流 当tc>τ时,即充分供水条件下,出口断面的最大流量是由 τ时段的净雨在全流域面积上形成的: (8- 4) Qm = k(i−u)F 称为全部产流。 式中 Qm——洪峰流量(m3/s); F——流域面积(km2); i——平均降雨强度(mm/h); u——平均下渗强度(mm/h); k——单位换算系数。 3. 部分产流 当tc<τ时,即不充分供水条件下,出口断面的最大流量是 由全部降雨在部分流域面积上形成的: Qm = k(i−u)F0 称为部分产流。 式中 F0为共时径流面积 (km2),即部分 产流面积; 其余符号同前。 (8- 5) i 或 式中,Ψ—— 洪峰径流系数,即形成洪峰的净雨量与降雨量 之比值; —— 共时径流面积系数。 Qm = kψiϕF Qm = k(i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