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规模危旧房改造“ 到” 循序渐进, 有机更新“-----探讨历史城区区保护的科学途径与有机秩序_下_单霁翔.docx

从”大规模危旧房改造“ 到” 循序渐进, 有机更新“-----探讨历史城区区保护的科学途径与有机秩序_下_单霁翔.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到循序渐进,有机更新探讨历史城区保护的科学途径与有机秩序(下)单霁翔(国家文物局高级建筑师)近两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开展了北京是人口拥挤,住房困难。特别是人均10平方米城区角落调查。调查报告指出:所谓城区角以下的住房困难户集中分布在历史街区内,往落,是指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往一个200~300平方米的传统民居院落居住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的局着10户以上的居民。如北京前门街道距天安门部地区。归纳起来,城区角落具有环境脏乱、市广场仅1至2公里,但在1.09平方公里的辖区政基础设施不足、危房集中、管理相对薄弱和内,人口密度竟达到4.28万人/平方公里,远远贫困居民比例较大等特点。经过调查,他们将高于2.5万人/平方公里的北京中心城区平均北京的城区角落分为七种类型[1],其中文物人口密度。由于房屋密度过大,造成采光不足、保护型名列首位。调查说明为:北京是一个通风不畅,院落低洼积水现象普遍。有些历史古老的城市,有很多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历史街区由于年轻人的逐渐离去而不同程度地呈风貌和历史街区,这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宝贵财现老龄化趋势,从而丧失了往日的活力。这些富。但不可否认,不少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和历状况对历史街区保护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史街区在维持现状的表象下正遭受着各种或明二是传统建筑年久失修,严重老化。历史城区或暗的破坏,还有不少市民依然居住在拥挤不内的传统建筑中相当一部分是清末民初的遗堪、市政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阴暗潮湿、存在严存,由于长期得不到正常修缮,房屋老化破损,重火灾隐患的危旧平房里。[2]这一调查结果引危、积、漏问题非常严重,有的屋面破漏、墙发了人们一系列思考,为什么历史城区会出现壁剥落,有的甚至梁架倾斜、濒临倒塌,进行修文物保护型城区角落?历史街区和文化遗缮已经刻不容缓。如北京历史城区内传统建筑产正在遭受着哪些或明或暗的破坏?什么是中的危房比例,已经由建国初期的5%达到目历史城区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的适宜方式?前的50%以上。几十年来陆续搭建的简易棚屋一历史街区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质量更为恶劣,不少历史街区内,这类棚屋面积占到正式房屋面积的60%左右。三是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历史街区大多经历百年风雨,生当前各地历史城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活基础设施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如26从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到循序渐进,有机更新多数居民没有自家的卫生间,每天需要去较远式,因此一时间,其他各项建设工程都被要求的公共厕所;没有燃气管道和集中供暖设施,与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同时,一些高档写字楼、大多数还采用煤炭取暖;不少院落还在使用公高级公寓、大型商业设施等纯粹商业性房地产共水龙头,甚至在高峰用水时段供不上自来开发项目,为了享受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水;随着家用电器迅速增加,供电线路和设备策,也以危旧房改造名义开展,导致危旧房改负荷明显不足;到处可见随意缠绕的电线、胡造的规模迅速扩大。房地产开发商通过积极介乱放置的煤气灶等,火灾隐患严重等等。面对入危旧房改造计划,不但获得大量区位条件较这种无上水、无下水、无燃气、无暖气、无厨房、好的土地和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机会,同时无厕所、无阳台、无壁橱、无车棚、无绿地的状还享受政府给予危旧房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况,居民戏称为十无户[3]。于是,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危旧房改造,造成以上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危旧房改造呈现出素。20世纪50年代各城市普遍采取了以旧城以下特点:一是改造规模大。不少城市采取确为中心发展的模式,对历史街区内的传统建定危旧房改造项目后一次性进行改造的方式,筑则贯彻充分利用的方针。由于这些传统建有的城市还规定每片危旧房改造区规模不得筑量大面广,修缮负担逐年加重,投入力度明小于一定面积,致使一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可以显不足,危房问题逐渐呈现。从60~70年代开覆盖十几条街巷,涉及上千户居民,最大的项始,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住房需求不断加大,政目甚至上百公顷,涉及上万户居民。二是改造府采取经租等方式,将大量新增人口挤入私速度快。北京晚报曾以每年消失600条胡同人住宅院落之中。随着人口繁衍、户数增加,住北京地图俩月换一版为题报道,1949年北京房更加困难。为此又鼓励单位和居民在历史街有大小胡同七千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区内见缝插针,大量搭建房屋或增建简易楼下约三千九百条,近一两年随着北京旧城区改房,并号召在院落内推、接、扩建,不仅使历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六百条史街巷被挤占,同时传统民居院落也逐渐演变的速度消失[4]。三是采取成片推倒重建方式。为大杂院。由于房租较低,难以以租养房,各地的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几乎千篇一律地采房屋管理部门仅能因陋就简加以维持,传统建取大拆大建模式,即对改造地段实行人搬光、筑普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