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护理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与西医区别 定位: 中医:功能定位 西医:结构(解剖)定位 诊断: 中医:多个诊断系统(大于7个) 西医:单系统诊断体系 中医与西医区别 治疗: 中医:重视人、整体观、多方面 西医:重视病、相对单一 中医的疾病观和养生观深深的崁入在东方人的衣食住行、工作、游乐等几乎一切方面。 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1)性质:火热之邪由阳胜所致,具有灼、炎热、升腾之性。 临床常见一派阳胜则热的临床症状:高热、烦躁、面赤、 脉洪数、舌红苔黄等。 (2)致病特点: A. 症状多见于人体上部:头痛、面红目赤、 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 B. 易扰乱心神:心烦、甚至神昏、谵语、狂躁。 2、火(热)易伤津耗气: (1)伤津:常见汗出口渴喜饮咽干唇焦,尿短赤,舌红绛少苔等。 (2)耗气:体倦乏力,少气(轻)热盛耗气,全身机能衰退等。 3、火(热)易生风动血 (1)热极生风:火热之邪耗灼阴津,使筋脉失养,阳升无制,亢而动风(肢体异常运动)——高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角弓反张,颈项强直。 (2)动血:火热之邪侵入血分,可见面红目赤,脉数;甚则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而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发斑。 4、易致肿疡 火热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肿疡: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肿疮疡的总称。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 《医宗金鉴》曰:“痈疽原是火毒生。” 疫疠(瘟疫 ) 涵义:疫疠是指具有强烈致病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病邪。 在中医文献中还有“疫气”、“疠气”、“戾气”、“乖戾之气” “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dǔ )。 2.病情较重 3.症状相似   4.传染性强 5.易于流行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主要指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七情、饮食、劳逸。 一、七情内伤 基本概念: 七情指人的喜、恕、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以心、肝、脾三脏多见(过激) (1)喜伤心:心神不宁、神不守舍——精神涣散、心跳神荡、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 (2)怒伤肝:肝失疏泄——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头痛头胀、善太息、月经不调、痛经、癥积、甚则吐血、晕厥。 (3)忧伤脾: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纳呆便溏。 (4)悲伤肺: (5)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1)怒则气上 (2)喜则气缓 (3)悲则气消 (4)恐则气下 (5)惊则气乱 (6)思则气结 二、饮食失宜 饮食失宜,是内伤病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又称饮食内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一)饮食不节: 1. 过饥:不能按时进食、或长期饥饿、摄食不足。 伤胃:胃脘嘈杂,疼痛、泛吐酸水。 伤精、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营养不良 伤正气:抗病力弱、易感邪气而发病 2. 过饱:暴饮暴食,摄食过量。 (1)饮食停滞——脾胃损伤——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泻。 (2)食滞日久,郁而化热,聚湿生痰——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脘腹胀满、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发结如穗)。 (3)经常饮食过量——气血流通受阻、筋脉郁滞——痔疮、痢疾。 2.饮食不洁: (1)引起胃肠道疾病:脘腹疼痛、呕吐、腹泻、 下痢脓血。 (2)肠道寄生虫病:腹痛、面黄饥疲、嗜食异物。 (3)食物中毒——剧烈腹痛、呕吐、腹泻、甚则昏迷死亡。 3.饮食偏嗜 (1)偏嗜: A.偏寒: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常见腹痛、腹泻、呕吐清水、 手足不温。 B.偏热:胃肠积热、化燥伤,常见口渴、口臭、便秘、嘈杂易饥、消瘦、下血。 C.过食肥甘厚味:生痰化热,常见眩晕、胸痹、痈疡、昏厥。 中医病因学说 谷城县中医院 刘毅 病因的涵义: 病因是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病因学说涵义 研究和阐释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一门学说。 “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分类 风、雨、寒、暑—易侵袭人体外部肌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