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战略和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战略和建设

1996 年第 9 卷第 3 期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总第 35 期 Ξ 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战略和建设 李福兴 杜虎林 肖洪浪 (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兰州 730000) 摘 要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的经济区之一, 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的纽 带与依托。本文分析了该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区域经济特征, 提出了“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 边 发展经济、边治理环境, 实行资源节约发展”的生态环境战略, 经济增长与环境整治同步协调进 行, 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战略 环境建设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 通常指乌鞘岭 以西的广大地区, 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 及金昌、嘉峪关两个地级市, 总土地面积 27. 41 万 km 2 , 占全省总面积的 60% , 人口 428. 78 万(1993 年底数) , 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 居地区。 河西走廊处于古“丝绸之路”之要冲,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本 地区的开发。解放 40 多年来, 这里已建设成为 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 目前这里已成 为我国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一 翼, 同时也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 的纽带和依托。本文论述了该区生态环境的现 状及区域经济特征, 提出了生态环境战略和生 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1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评价 河西走廊地域辽阔, 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 古高原的过渡地带, 位于内陆荒漠区域, 属干 旱荒漠气候, 降水由东部的 150~ 250mm , 降 至西部的 50mm 以下, 蒸发由 2 000mm 增至 3 500mm 以上, 年平均气温由 6. 6℃增加至 8. 9℃, ≥10℃积温由 2 000℃增至 3 600℃。南 有祁连山、阿尔金山耸峙, 北有马鬃山、合黎 山、龙首山横亘, 呈一狭长走廊地带, 东西绵延 千余里, 片片绿洲犹如颗颗绿色明珠镶嵌于戈 壁荒漠之中。 光、热、土地和矿产资源比较丰 富, 生态类型多样, 但自然生态系统脆弱, 破坏 容易, 恢复难, 特别是水资源紧缺, 限制和制约 着区内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在自然格局不 均衡的基础上, 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环 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和多样性。自然环境失调与 人为环境恶化交织,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 存, 是该区生态环境的总态势。主要表现为: 内 陆河流域绿洲盐渍化严重; 下游土地沙化、旱 化; 上游森林破坏, 草场退化, 山区水土流失和 矿产资源的破坏; 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局 部水体污染加剧等。 1. 1 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1. 1. 1 土壤盐渍化 河西走廊有盐碱荒地 10 172. 56km 2〔1〕, 另 有盐碱化危害的耕地 7. 09 万 hm 2 其中: 轻度 盐 碱 化 1. 32 万 hm 2 , 中 度 盐 碱 化 2. 02 万 hm 2 , 重度盐碱化 3. 70 万 hm 2 , 年计损失粮食 约 2 亿 k g。 究其原因, 一是过量灌溉、排水不 良, 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干旱蒸发, 盐分在土壤 上层聚集而成。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水源充裕 Ξ 中国科学院区域开发前产期研究第二批项目《河西走廊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的综合研究》的一部分, 参加野外考察的 尚有姚建华、樊胜岳、李岱。 的中游灌溉地区。 二是由于淡水水源紧缺, 不 得不打井引用盐化地下水灌溉形成。这主要发 生在河流下游地区,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湖区尤 为突出。 目前每年开采有 3 亿多 m 3 地下水 中, 2?3 的矿化度在 2g?l 以上, 有的达 5~ 10g?l, 灌溉后苦咸水所含盐分残留在土壤中。 据测定, 在 4~ 5g?l 的苦咸水灌溉下, 0~ 40cm 土壤盐分由灌溉前的 0. 261% 上升为灌后的 0. 402% 〔2〕。三是弃耕地盐化, 如民勤湖区干旱 土地本身含有盐分, 平时依靠淡水灌溉水将盐 分压下, 弃耕后盐分在干旱蒸发下, 沿毛管水 上升于地表。 据调查〔3〕, 民勤盆地北部土壤盐 渍化发展异常迅速。1958 年, 湖区耕地盐渍化 年代共有天然“柴湾”724km 2 , 截止 1991 年, 累计营造沙枣林 172. 513km 2 , 营造灌 木 林 274. 2km 2。 现在林木发生严重衰退, 天然“柴 湾”有 360km 2 接近死亡, 有 5. 8km 2 枯梢; 人 工灌木林中, 有 75. 33km 2 严重死亡; 流域内 可利用的草场面积共 10 233. 2km 2 , 沙化退化 面积 4 463. 33km 2。 1. 1. 3 土地沙化 根据“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