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的调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葫芦丝的调查研究

关于梁河葫芦丝文化艺术的调查研究    摘要:梁河的葫芦丝音乐几百年来通过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并经过长期的积淀、传递,得以绵延、发展,影响渗进到德昂、傣族社会的婚俗方面被群众认同性。为当地傣族广为传承、接受,发挥着干预社会生活、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起到了维护民族秩序、促进傣族地区安定和发展的良好效果。我们在大力推广发展葫芦丝艺术的同时,不能忽视葫芦丝音乐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应因势利导,使葫芦丝音乐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我州研究傣族传统文化成果颇丰,但对梁河民族民间传统乐器葫芦丝的研究却无人问津。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填补梁河葫芦丝音乐研究的缺陷,并供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将梁河申报为“葫芦丝文化艺术之乡”。   关键词:葫芦丝 文化艺术 发展 调查研究   一、梁河葫芦丝产生的基本概况   葫芦丝是一种舌簧乐器。聚居在梁河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特别是最具特色的葫芦丝(也称葫芦萧,傣语称“筚郎道”),在梁河的芒东、勐养以傣族为主的民族乡镇历史悠久,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历史上,葫芦丝艺术吸收汉族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较迟,生产力发展较慢,较迟进入了地主经济阶段。在此基础上,明清两代逐步推行了“改上归流”的政策,从而使傣族的社会经济和当地的汉、阿昌、瓦、德昂、景颇、傈僳等7种世居民族融为一体。因此,笔者认为,我县研究葫芦丝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悠久的文化背景。   1、梁河的历史渊源、人文状况   梁河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是世界著名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亦称“蜀身毒道”)的必经之道,地处云南西部,属德宏州所辖县之一,距省会昆明808公里,距州府芒市122公里,总面积1159平方公里。古名南甸,傣名勐底。全县辖平山、小厂、大厂、河西、杞木寨、曩宋、九保7乡(含曩宋、九保两个阿昌族乡)和芒东、勐养、遮岛3镇。2002年末,全县共158529人,其中少数民族51948人,占全县人口的32.8%。数百年来,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佤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典型的民族文化遗产。梁河有交通便捷、设施配套、服务规范的南甸宣抚司署,号称土司“故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保村的民国元老李根源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河各主要世居民族除了有着独特的语言、饮食、建筑、丧葬、嫁娶、服饰、音乐和舞蹈外,还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各具特色。同时,梁河与名胜古迹较多的腾冲山水相连,省级公路保瑞线、潞盈路穿梁而过,交通便利,对促进我县“人、财、物”的流通和商贸、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从1950年至1956年,梁河县的社会和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实现了粮食自给。1966年至1976年,由于“文革”的十年浩劫,梁河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梁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针,大大促进了梁河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2、关于葫芦丝的起源   梁河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最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乐器葫芦丝,在以傣族为主要居民的勐养、芒东两镇历史悠久,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说,葫芦丝起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坐落在勐养江畔的一对傣家青年人相爱了,小卜冒(傣语,小伙子)种竹子,小卜少(傣语,小姑娘)种葫芦,作为他们的定情信物。有一年勐养江发洪水,村寨被淹没。为了逃生,勇敢的小卜冒就砍下竹子做竹筏,小卜少在竹筏上拴上葫芦以增加浮力,但竹筏还是难以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为了让心上人能生还,小卜少就跳入水中。小卜冒最后战胜洪魔活了下来,对心上人的思念却无法排谴,整日以泪洗面。于是他就用竹管和葫芦做成乐器,每到晚上就吹葫芦丝来缅怀昔日的爱恋。此外,傣族传说故事《娥并与桑洛》中也有小伙子吹奏葫芦丝的情节。德昂族关于葫芦丝的传说流行最广的要数《芦笙哀调》,它记述古代有个叫昆撒乐的男青年与女青年欧比木相爱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就把他们的不幸编成诗歌演唱,谱成葫芦丝曲调吹奏。   二、葫芦丝的构造和名称的演变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种吉祥物,人们常把它挂在门上避邪、招宝。它不但可以制作葫芦丝,而且还因为葫芦的外壳光滑、皮质坚硬,易于雕琢,有其天然的迷人的形状,所以古代民间艺人在葫芦丝上雕琢了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   葫芦丝是一种舌簧乐器,它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特点,吹奏方法是用自然换气法或用循环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