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化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从化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2015—2020年) 从化市处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是全省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时空分布不均、强度大、损失大等特点,每年台风、暴雨、强对流、雷电、干旱、高温、低温、灰霾等气象灾害以及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增多,对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建设、粮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防御气象灾害是区域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各级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幸福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科学地应对各类气象灾害,调动全社会力量,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0年。 《规划》中所指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强对流、雷电、干旱、高温、低温、灰霾等所造成的灾害,以及由气象因素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衍生、次生灾害。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第570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2年-2020年)》、《广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1-2020年)》、《从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2-2020年及2030年展望)》、《地方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编制。 一、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一)气象灾害概述 从化市气象灾害频发,主要有台风、暴雨、强对流、雷电、干旱、高温、低温、灰霾以及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4至6月为前汛期,我市天气多受锋面低槽影响,平均降雨量956.3毫米,超过全年的一半。前汛期内主要有暴雨、强对流等灾害,由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也较严重。7至9月为后汛期,我市天气多受台风外围系统影响,平均降雨量595.6毫米。后汛期内主要有台风、暴雨、强对流、高温、干旱等灾害。10至11月主要出现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12月至次年1月,主要有寒潮、低温、霜冻(冰冻)、森林火灾、干旱、雾霾等灾害。2至3月主要有低温阴雨、干旱、雾霾等灾害。 (二)工程防御现状 全市已建成蓄水防洪工程93座,控制集雨面积1022平方千米,总库容58228万立方米。流溪河主干流堤防从化段和潖江(二)河干流堤防总长116.4公里,已达标堤防长92.78公里。流溪河干流堤防已达50年一遇(部分100年一遇)、部分支流堤防已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潖江(二)河干流堤防已达20年一遇、部分支流已达10年一遇防洪标准。流溪河流域有水闸36座,基本全部达标;潖江(二)河流域有水闸24座,有9座达标。全市现有排涝泵站19座,除中心城区蓝田排涝站外,其余18座均分布在鳌头镇。电排站的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的24小时暴雨产生的径流,水稻田采用3天排干,菜地、城镇、居民区1天排干不成灾。中心城区蓝田排涝站目前运行正常,但标准偏低;鳌头镇18座排涝泵站中,6座已按标准进行改造、重建,其余多存在标准低下、机组老化等问题。 (三)非工程减灾能力现状 从化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对气象灾害倍加关注,科学防灾、综合减灾的防灾减灾思路日益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明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升。近年来,大力加强监测预报能力建设,完成了市气象探测基地、自动气象站、GPS/MET基准站、视频天气会商、网络通信、卫星接收系统和预报业务平台改造等项目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手段不断丰富。建成了重大灾害性天气短信服务平台、@从化天气微博、广州天气微信从化区微门户、12121电话语音自动答询系统、气象信息网络服务和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快速高效发布各类预警信息。 ——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逐步建立。《从化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纳入市政府预案体系,气象灾害社会化管理水平和全社会主动防灾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应急、水务、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与气象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合作,综合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基本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启动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

文档评论(0)

guoxiachuan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