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镇小学德育的误区及其矫正.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镇小学德育的误区及其矫正

谈谈农村小学德育的误区及其矫正 陈仕德 (广东省阳西县儒洞镇中心小学 广东 阳西 529826) 摘要:我国农村小学德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特别是传统德育理念的拘囿,存在着单向灌输而忽视主体,注重条文而忘却生活,封闭操作而疏离社会等弊端,使得德育的实效低下。因此,必须对农村小学的传统德育进行深刻反思,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德育、误区、矫正 目前,我们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为德育工作含辛茹苦,但德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准亦不尽人意。那么,造成德育过程“投入”与“效益”明显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农村小学德育在理念、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校园建设上都存在着误区,明显地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远远不适应当今学生的实际要求。如何通过有效措施矫正这些“误区”,使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收到实效,学生能全面发展地健康成长。在此,我略作探讨。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误区: (一)德育理念僵化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德育所奉行的哲学理念仍是一种权威主义的规范伦理学。即:“由权威说明什么对人是善由权威规定行为的法则规范”,“服从是最大的善,不服从是最大的恶”。从此出发,在德育过程中,强调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传授,强调个人社会化、个体道德对整体道德的服从;否定个性的独特发展。学校的德育试图把学生拉入一种既定的“思想模式”,总认为学习认真,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听教师话的学生是“有前途的好学生”。让学生接受一种既有的人格模式,而不是让学生发展选择能力。在德育活动中,教师被片面地强化为德育过程的核心,成为学生必须服从的至尊,处于居高临下的“长者”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教导,被驯化的客体地位,在根本上忽略上德育的规律。 由于种种现实的和历史的原因,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就认准一个“升学率”。尽管有关方面曾多次提出端正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基层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却惟恐升学率下降,依旧我行我素,以“分”论人。“素质教育”口号照喊,“应试教育”照做。为了满足应试的要求,从学校领导到教学人员,教育、教学要求只强调升学应考科目的分数,对学生修身做人的要求在无形中降低。对成绩优良的学生器重,对成绩落后的“双差生”歧视。对学生的错误或“越轨行为”,教师只是舍本逐末机械地套用自行制定的所谓“规定”,对学生施以体罚:罚抄、罚站、罚跑……屡见不鲜。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教育,阻碍了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德育内容教条 在落后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小学的德育是从规范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老一套内容。 1、陈旧而缺乏时代性 德育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和时代性。学生对德育课抱着敬畏与厌烦心理,所使用的课本多为现实社会生活需要,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纳入少。德育内容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与激情,不能与学生心灵相通,甚至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观念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社会现实相矛盾,很大程度地削弱了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德育效果。 2、空泛而缺乏亲和性 许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立足点过高,一开始就抽象地教导学生热爱祖国、爱人民,不从具体,经常的言谈、行为上给予引导。一味好高骛远,只知道让学生背书、做题,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一旦发现问题,往往不理会学生的心理感受,一棍子打死,不予开导。这就使学生的心理形成阴影,导致他们缺乏人际交往能力,选择和应变能力,德育工作难以收到实效。 (三)操作上封闭 在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受到的是一种封闭型教育。 1、单向操作,排斥参与 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往往只限于德育课,而德育课又只顾死扣课本,教师一味地机械操作,并进行教育灌输,没有使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学生也只是机械地背诵道德理论和规范,什么交流也没有,能被学生内化的东西少得可怜。 2、追求形式,不问实效。 许多农村学校的德育没有统筹安排,长远打算。不是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去组织教育活动,而是随意而为,想到哪儿就抓到哪儿。一味地跟随社会的所谓“热点”“中心”开展工作。例如“3月5日”快到了,学校就仓促地进行雷锋精神教育,让学生扫扫街道,形式上做做好事。国庆节快到了,才想起爱国主义教育。一些活动办得看以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其实德育教育成效甚微。 3、途径单一,忽视结合。 许多学校把德育工作束缚在学校内,甚至在课堂内进行,忽视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忽视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校内的德育工作缺乏与校外教育力量的内外互动。没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力量和家庭教育力量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封闭式的德育格局,既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校园文化气息淡薄 由于受办学指导思想和经费、师资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校园文化气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