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学的原理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原理 案 例 PAGE 1 PAGE 1 案例1 美国的工业革命 以一种令统计学家们难以置信的发展步伐,工商企业界的征服者们席卷了这块大陆。在林肯去世25年后,美国跃然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制造业国家。英国在 100年内取得的成就,美国仅用了5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历史学家查尔斯和M·比尔德在20 世纪20年代这样描述美国令人吃惊的工业化现象。 变化是以一种令人眼花镜乱的速度到来的。为工业增长提供着结构框架的钢铁生产,从1876年的1.9万吨扶摇直上,在1900直达到了 1140万吨。到 19世纪 80年代,单是用于铁轨的钢铁产量,就是 19世纪 70年代全部钢产量的两倍。在 1860年以前,美国仅发布了3.6万项专利,而从1860年到1890年,30年间专利的批准数量就达44万项。新发明包括电话、电灯丝、打字机、留声机、有刺铁丝.以及收银机等。 随着铁路遍及全国,就形成了把遥远的农村和港口相连、进而和世界经济相连的美国国内市场。此外,铁路,做为第一家大型公司的形式.呈现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性能和官僚组织。例如,为了满足效率和预见性的需要,铁路建立了时间区域,政府不久就将这种新生事物采纳了。 不过,美国的工业“革命”也不是没有受害者。工匠们铺子的亲善气氛,随着公司的兴起开始土崩瓦解,小本经营被逼上破产边缘.工人们几乎就没有讨价还价的力量,因为工厂业主们日益剥夺,在1865至 1915年期间蜂拥而入美国那些新建城市的 2500万移民。童工经常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时。此外,美国的事故率也高于其他工业化国家。1913年,2.5万工厂工人因为工作环境的恶劣而死亡,7万人受重伤,最少需要4个星期的休息。各州规制童工、恶劣工作条件和经营行为的努力受到高等法院、国会和崇尚自由放任经济学的联邦制度的抵制。 学者们习惯把由迅速工业化导致的变革看做是一种“革命”。日常生活中的模式和传统受到大规模产出商品的影响。劳工关系起了变化。大型工商企业成为主流而不是例外。和这些趋势一道,对更多和更高技能的管理需求对每个人都开始明朗化。 讨论题: 1.美国工业革命期间,使得企业管理逐步成为一项独立活动的因素是什么? 2.美国工业革命提出了哪些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案例2 陈书友的悔恨 一、案例介绍 1986年5月,台湾地区总源色拉油公司宣布停工,并将员工裁减到只剩30多人。消息一传出,公众皆为之哗然:向来营运状况良好、资金雄厚的总源色拉油公司何以到了今天这步田地呢? 总源色拉油公司在台湾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创始人陈书友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陈书友出生于台湾彰化县埔盐农村,从小就有“要干出一番事业”来的雄心壮志。1953年,他开设的源泉制油厂问世了,而雄心勃勃的陈书友并未满足,l957年,他又开台湾地区溶剂制油之先河。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他感到自身知识的匾乏。1963年,他只身赴日本学习并于1967年获得学土学位。四年的学习使他眼界更加开阔,他注意到一种新型食用油正在发达国家萌芽,而在台湾尚未开发生产。于是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他终于攻克了这项白续油再精炼技术,生产出色拉油。他为这种新产品取名叫“Saladol”并译成“色拉油”,正式投放市场。 为了能让消费者接受,陈书友又从广告、售价和品质三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色拉油终于被消费者所了解和接受,销量节节上升。上市的第一个月销出5吨,第二年上升到每月200吨,到1972年总源色拉油的销量达每月2000吨,成为台湾最大的生产色拉油企业之一,其市场份额占全台湾的 20%。然而在公司蒸蒸日上的发展中,由于用人失误给企业带来了毁灭性地打击。 7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管理方法。197l年,陈书友赴日本和美国参加食用油会议,这种管理方法对他触动很大。他深刻感到,要使总源企业管理现代化,并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采用这一先进的管理方法。 从这以后他便开始了这一计划。他先后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和物色人选,最后决定聘请日本人中川全权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川当时年届40应用化学专业毕业,曾在日本一家油脂公司担任过技术部和营业部的经理,有过20年油脂业的经营经验。为了严格遵守两权分离的原则,陈书友还特地将公司中的家族成员和与他一起创业的学历较低的职员全部调离原职,以便中川在经营管理中能丝毫不受干扰,而陈书友则致力于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的研究。 然而新的管理方法刚刚实行不久,问题就显露了出来:中川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不具备一个领袖人物的才略,突然大权在握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此外,中川对中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