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课件(共29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课件(共29张).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 谢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教材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 我将从以下4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与2001版相比,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这是历史学习者了解史前文明的重要方法之一。从课标和历史学习的角度来看,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就成为本节课教学重点。 2.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史前时期,教材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阶段的远古居民,大致勾画出史前历史发展脉络。北京人是我国远古居民中早期人类的代表,讲述中要突出“早期”性,既有人的特征: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使用火,又有猿的痕迹。从单元立意来看,本课的内容中,北京人的特征就成为教学的重点。 * 课标要求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首先需要通过考古材料推断出北京人的特征,然后分析出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思维跨度比较大,基于初一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把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定为教学难点。 * 基于上面的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北京人的特征。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难点是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 我从以下三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6.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模拟考古,共3个环节。其中核心环节是走进考古现场。设计的思路是:学生根据考古材料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历史学科方法指导,最终达成对历史的理解。 * 导入环节:由学生身边的人物入手。 贾兰坡,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在高中毕业之后,就踏入考古行业。他因发掘出3颗北京人头盖骨闻名世界。学生追随学长的足迹,以小小考古学家的身份,走进北京人的考古现场。以这种方式拉近学生与历史、与考古之间的距离。 *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新课的学习分为3个环节。 环节1——定位考古现场 (一)北京人的发现 1.定位:指的是定位时间和空间。首先出示中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我国境内已发现许多古人类遗址,而且是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设计意图:借助地图,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2.其中,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是北京人。然后聚焦北京的地理位置,同时通过一组周口店考古发掘照片,定位北京人距今的时间、具体地点。 设计意图:培养时空观念。同时营造考古现场的氛围。 * 3.最后,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从时间、人物、贡献等方面描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以此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感受考古学家执着的探索精神。 环节2——走进考古现场(探究)北京人的特征: 设计思路:学生根据考古材料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历史学科方法指导,最终达到对历史的理解。 * 1.这是学生使用的探究活动表。 设计意图:北京人头盖骨的探究,教师重在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探究。 * (1)探究北京人的外形特征,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和比较。观察一定要引导学生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观察调动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的是对历史直观的认识。要获得对历史的深层认识,还需比较。比较则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比较,知道北京人的外形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征,处于从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类的中间阶段。由此获得对历史的深层理解:北京人的发现是研究人是由古猿演变来的重要的实物证据。 * (2)由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复原北京人外形。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到对历史的理解。由此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这是一种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史料实证。 * 2.北京人工具特征:打制石器 这是学生使用的探究活动表。设计意图:石器的考古探究,基于学生的疑问或发现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尽情展现他们思维过程。教师则需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引导。举例说明: * 石器与石头的区别。学生能知道石器有人加工的痕迹,但很难再很深入认识。教师适时引导:石器有人加工的痕迹,这就是北京人有目的改造自然物的证据,这就是制造工具。制造工具,这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 学生能知道石器的作用。但很难把石器的作用与北京人食物的主要来源联系起来思考。教师及时引导,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北京人获取的是大自然现成的东西,受大自然的限制,获取的实物的数量有限,从而理解生产力的低下,为分析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奠定基础。 * 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推断进行佐证。 佐证材料:巴黎博物馆矿物研究室和北京协和医院药物学系通过对北京人遗址中的木炭、灰烬层及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籽等分析说明,北京猿人时期已有某种形式的用火行动。 设计意图:利用考古成果进行自主探究,涵养史料实证意识。同时借助研究成果进行佐证,培养科学的态度。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