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doc

讲义: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义: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与重大突破 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一)全面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导读:党的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这是中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命题,正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为新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的新纪元。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封建社会,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其中也有法律条文的制定,也有法治机构,还有法治制度的执行,但是我们还是处在人治时代,或者留有很深的人治痕迹。 近代以后,中国一些仁人志士对厉行法治进行过多次探索。然而,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到孙中山领导下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法治未曾在中国得到践行。 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为社会主义法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了探索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 邓小平提出必须加强法治,使我们的法治要制度化、法律化,这就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了,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之后,紧接着还发生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什么叫“法制”到“法治”的转变?“法制”是制度的制,后面的法治是治理的治理。理论界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说刀制的“法制”与水治的“法治”有三点区别: ? 第一个区别,刀制的“法制”就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而言的,而我们讲的水治的“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 第二个区别,法制就是干巴巴的法律的条文、具体的制度,而水治的“法治”是一种治国理论和治国方略,还包含着法律更深刻的东西。 第三个区别,刀制的“法制”,就是按照法律条文办事,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水治的“法治”,不但也讲这些,更主要的还与民主政治密切结合,要求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也讲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同时更重要的,水治的“法治”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文化精神理念。刚才讲的这三点区别大家也比较清楚了,再简要的归纳一下,刀制的“法制”是一种硬约束,水治的“法治”不光有硬约束还有软约束。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改,巩固了这一方略。法制到法治,完成了第一次国家规范发展模式的飞跃。   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8年2月,中国出台了第一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法治的实施奠定了全面系统的国家规则基础。   2013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取代1990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并发布党内法规五年制定规划和其他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文件。这表明,党要管党,并且想通过规范化的程序和方式,对国家予以领导。这是党内规则之治和国家法律规则之治即法治衔接、协调与互助的重要转折点。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按照什么规则建设国家治理体系以保障体系的运转?四中全会的决定和公报予以了充分的解读,即用法治的理念、思维和方式来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自此,由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法治国家,演变为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内的法治中国,演变为由党内法规、国家立法和社会自治规则支撑的治国规则体系,无论是主体、内容和方式,还是制度化方面来看,都是治国理念和模式的第二次飞跃。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们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权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