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为与人格障碍(2011八年制).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危行为与人格障碍(2011八年制)

人类高危行为与 人格障碍 静 进 公共卫生学院 Email:jingjin@mail.sysu.edu.cn Tel87563296 第一节 何谓高危行为? 冒险行为? 冲动行为? 不健康生活习惯?成瘾行为? 不加节制的欲望与依赖行为? 争斗、战争? 高强度的工作? 不健康心理、人格特征?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s)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护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包括: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保健行为、避免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政治契约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模式:不良生活方式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违纪违法有悖道德规范的行为。 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与心脑血管疾病 C型行为模式与肿瘤 物质滥用、吸烟和酗酒 工作狂和过劳死 病理性赌博和网络成瘾 性滥交与性病 缺乏运动、贪食和肥胖 一、成瘾行为: 指非医疗需要而出现的个体强烈的、被迫的连续或周期性地渴求和使用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具有压倒一切,优先获取的行为特点,是心灵和生理上的“痛苦与欣快感”的奋争行为。 成瘾行为种类 镇静催眠剂: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抑制中枢,抗焦虑。 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利他林,兴奋中枢,产生欣快感,极易形成心理依赖 致幻剂:拟精神病药物,致幻觉、妄想及行为改变。如大麻、酰二乙胺等。俱乐部药物属此范畴。 烟酒类:易出现戒断症状,极难禁止。 鸦片类:吗啡类物质,包括海洛因、可待因,是当今世界最为泛滥的毒品之一。另包括度冷丁、美沙酮等。镇静减痛。 赌博:病理性赌博 电视、网络及电子游戏依赖:儿童青少年受罹甚重。 其他类物质依赖 病态依恋某些事物 物质滥用 指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并造成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的行为。它是从药物依赖、戒断综合症、耐受性、精神依赖到滥用过程。 物质滥用的原因 社会因素:如可获得性、家庭因素、同伴影响、文化背景 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心理强化作用、精神病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脆弱性、疾病原因等。 赌博的动机 赢利 娱乐 竞争 寻求刺激 逃避现实 压力 他人引诱 (三)成瘾行为的干预 1、社会控制:强制性法律手段、教育、社区干预; 2、医药治疗: (1)逐步减量法 (2)拮抗剂治疗 (3)其他药物治疗:如致吐或致厌恶感的药物 (4)传统医学疗法:针刺法? 3、心理和行为治疗: (1)厌恶疗法 (2)催眠疗法 (3)系统脱敏疗法 (4)学习理论 (5)行为疗法 二、自杀行为 自杀(suicide)是指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行为)。狭义的自杀是指人类的一种自我惩罚和毁灭的行为。广义的自杀认为是自我损害和自伤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吸毒、酗酒等,可谓“慢性自杀”。自杀既是医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更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特殊表现。自杀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行为。 自杀看上去似乎是不可忍受的和不可解决的痛苦中混乱和受限制的心灵的一种绝望的孤注一掷的行动。 — Edwin S, 1999 为何自杀 “生存和成功的意志已经被压垮了,现在到了这样一个时刻,所有的东西都停止了发光,希望的光线失落了……” 一个自杀者的叙述 (一)流行病资料 有意自杀者在人群中占10%,全世界每天1400人自杀;美国官方数字:每年3万人自杀,26%的大学生在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自杀想法,2%的曾经尝试过自杀,女性易有抑郁倾向,故其自杀率是男性的三倍,但男性的成功率高于女性。美国青少年自杀率近10年递增了250%。非洲裔青少年自杀率远低于白种人。在中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率为23/万。 WHO:44~543万/年,男>女;“成功率”的差异,中国:14.46/10万(1979), 14.83/10万(1980),23.26/10万(1985)。 三年共计24万人自杀,女>男,独一无二; 高危年龄:15~24岁,55~64,65~74 (二)分类 一是以死亡为目的,自我攻击毁灭 二是准自杀行为,有心理上的“求助”动机 医学: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自杀意念 心理学:杀他、自杀、想死(被动) 社会学:利他型、利己型、失范型 流行病学 二、环境变量: 年代:战争期间自杀率低,经济萧条和高失业率期间自杀率相对要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