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人格与犯罪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心理学 罗伟 luowmail@163.com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六讲 人格与犯罪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类型论与特质论 第二节 犯罪人格 一、犯罪人格的定义 P137 二、犯罪人格、正常人格、变态人格与罪犯人格 三、犯罪人格的特征 反社会人格 稳定性与连续性 不等于注定要犯罪 外显与内心心理的统一 犯罪人所持有 四、是否存在犯罪人格? 讨论 第三节 研究犯罪人格的意义 (一)研究犯罪人格的理论意义 1、对犯罪人格的研究可以使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加深对犯罪产生这一问题的理解。 寻找犯罪赖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的核心内容。犯罪是由个人实行的行为,且最能代表个人的是其人格。 只有研究犯罪人格的各方面的构成,研究犯罪人格如何形成,研究犯罪人格怎样将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现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2、犯罪人格的研究为预测、预防犯罪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制定科学的刑事政策提供了参考。 必须要看到社会情势与个人情况之间对犯罪的不同影响与相互作用。只有承认在社会条件、犯罪行为体系中犯罪人格的意义,才能对犯罪作出比较科学、可靠的预测和预防。 为使社会反应措施协调,有效并发挥强有力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在科学的研究犯罪现象与犯罪人格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刑事政策,使各种社会反应措施尽可能地个别化,尽可能地适应每个犯罪人的情况。 3、犯罪人格在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机构化中的意义 非犯罪化:将迄今为止最为犯罪加以处罚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停止对其处罚。 非刑罚化:用刑法以外的比较轻的制裁代替刑罚,或减轻、缓和刑罚以处罚犯罪。 非机构化:是着眼于自由型的弊端而倡导的只有立足于封闭、容易形成交叉感染的监狱环境与人格的社会化背道而驰这一点上,才能找到非机构化的内在根据。 (二)研究犯罪人格在犯罪人处于实践中的意义 1、设施内处遇,主要指监狱内自由刑的执行 自由刑的执行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收容的同时,实现犯罪人的改造自新。对犯罪人的改造主要的是对犯罪人格的改造,只有使罪犯的人格得到改善才能保证其不再犯罪。 罪犯的分类主要包括两大层次:一是根据犯罪人格稳定性程度的差异进行分类。二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再根据需要得到何种内容的改造或处遇进行分类。 2、司法处遇,即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警察、检查及裁判阶段上的处遇 在司法处遇的警察、检察阶段考量犯罪人格的意义在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裁量决定是否立案、起诉,从而最大化地避免罪行轻微、无犯罪人格者进入刑事程序对其的消极有害的影响。 在裁判阶段,法官对犯罪人处遇的中心是量刑。为实现量刑的科学化、合理化、犯罪人处遇的个别化,一些国家在判决前有组织地调查、收集与犯罪有关的量刑资料,即判决前调查制度。 3、社会内处遇 社会内处遇是和设施内处遇相对的概念,它指不将犯罪人收容于设施之内,而让其在社会上一边过一般生活,一边用指导、援助等措施,包括假释、缓期执行、帮教、社会服务令等使其改过自新。 在我国主要指假释和缓期执行。 * Criminal Psychology 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第五讲 * Criminal Psychology Criminal Psychology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