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公司并购美国企业的法律实务 洪世宏.doc

中资公司并购美国企业的法律实务 洪世宏.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资公司并购美国企业的法律实务 主讲人:洪世宏 引言: 并购这个词就像很多专业词汇一样,是来自西方世界,来自市场经济的先驱者英美世界,所以并购的英文是Merger Acquisition,缩写是:MA。有的时候人们一听约定俗成的英文缩写,就觉得有一些神秘之处,那作为专业人士,在学这些新概念时,要打掉这些光环,直奔问题的实际,我们工作的特点是为我们的客户服务,这些客户是企业家或者是企业家身边的高管,这些人不是法律专业人士,跟我们有工作上的联络,但这些人有一种本能、嗅觉使得他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并购需要、并购的冲突,所以在我们满脑子法律之前,不如先想象一下生活中并购的逻辑是什么,并购的原因是什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法律人士,满脑子都是法律,我跟学生讲课时都会再三强调这点,因越是越这样越做不好专业人士的工作。对后面这句话我会不断地注解和阐释。 如果能够在生活中理解专业概念,那一通百通,举一反三,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条的、专业的东西,反而将自己束之高阁,不能够接触到真正广泛的市场经济的真谛。 在并购过程中,我们用什么样的生活比喻来理解这个过程?动员起我们朴素的生活阅历来理解我们要讲的所谓专业知识,刚才说到大鱼吃小鱼,两情相悦,那在过程层面上来讲,我们能打什么比方,并购相当于什么?或者并购对律师来说相当于什么。我想到的比方是:律师做并购相当于外科大夫做脑的手术,对接血管、皮肤、神经,是这么一个细腻的活,而且是多领域的,血管的对接和神经的对接,皮肤的对接,是多科律师才能做的事,并购律师从某种意义上是这样一个角色和功能,不限于并购或者涉外并购,每个法律领域都要敢于、勇于比较善于往后退一步,把专业人士那些发法袍、领带放掉,那个东西是表象,想想能否在生活本原背景下找到切入点,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沟通的切入点,后面我会讲到我们在并购过程中,律师的功课、价值、律师产生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懂这个行业,是否懂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对象生意上的相对方,这个能力无论是科班法学院培训还是平常的专业培训,我感觉强调得非常少,从某种意义上,恰恰是因为中国的法律行业相对年轻,一个新的行业为了急于证明这个行业的正当性、合理性存在,过分用法言法语,法律的花哨技巧来装扮自己的独立性,其实这个不是最高境界,我觉得更高的境界是“功夫在诗外”,在任何一行,做得好,同行之间比同行做得好一定是因为你“诗外”那部分,企业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并购法律服务,我觉得诗外这部分就是能否迅速懂一个行业,我们以高分考上北大,考过司法考试,这个过程磨练的是我们的阅读分析能力,企业的老板可能一辈子做一个行业,成了这个行业的专家,我们是因为接案子,临时叫进去,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能够比他从某种意义上还要懂他的行业或者至少比他善于表达他的行业的门道和规则,这是我们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越练越强,比较年轻的学员要有意识的培养“空降兵”的能力。 在接触并购任何企业的法律服务时,首先要敏感这个行业,赶紧对这个行业形成了解,这个有一定的客观环境,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各行各业的规范性很强,原始的经济关系已经通过上百年的过程上升到法律表达,所以律师真的能够通过看法律反过来能够想象生活是怎样的,中国因为是比较年轻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规则非常混乱,有的时候即便有了市场经济规则,变成书面的过程还正在进行时,或者有的时候刚变成书面规则时,又有新的规则出现,这对在中国从事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构成了更大的挑战,中国有一句古话“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不是讲法治时代的中国,而是礼教时代的中国,坐在家里能知天下事,这句话在英美成熟法治国家、市场经济领域,几乎是兑现的,一个专业的律师或者团队,能够坐在电脑前,过去是坐在读书室、资料室里,能够对很多事的局面有了解和预测,比如说能够精确预测法庭对于一个什么事的判断,比如说能够精确预测法庭对一个事的判断,这对企业的很多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法律价值所在。 一、并购的冲动 在大的课题上,中国企业去美国并购的大课题上,首先要想想为什么今天这个话题能变成报纸上谈到的,法律上谈到的,实践操作的,今天学生课堂讲的,时代经济背景是什么,这个我觉得是大家应该能给我反馈的,不需要我来讲。 十几年前这个话题还不是适时的话题,这三四年为什么感觉这个话题不是遥远的话题,而是实践性的话题,时代经济背景的特征是什么?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是低附加值制造业的过程,但这低附加值制造业的过程看上去很辛苦,附加值很低,但每个县几乎是某一个产业的集聚群体,这样一个高度密集的30年积累发展过程,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都成为世界上的重心或者中心,产生了很多制造业的龙头性企业,这些企业有的客观已经上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企业,比如说打火机,比如窗帘电动控制、窗子的自动控制这些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已经对当前欧美比较大的企业构成威胁,这

文档评论(0)

baibailiuli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