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同反相位及CT肝脾比值对肝脏脂肪含量评估的应用价值.docVIP

磁共振同反相位及CT肝脾比值对肝脏脂肪含量评估的应用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共振同反相位及CT肝脾比值对肝脏脂肪含量评估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磁共振同反相位及肝/脾CT比值对肝脏脂肪含量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例经病理证实存在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的CT、磁共振影像资料,测量磁共振双回波同反相位(IP-OP)信号值和CT平扫肝脏、脾脏CT值,计算肝脂变信号指数(IP -OP/IP)及肝/脾CT比值,依照肝脏脂肪含量的病理分级,探讨不同病理分级各组间肝脏CT值、肝/脾CT比值、肝脂变信号指数的差异。结果 肝细胞脂肪变5%与肝细胞脂肪变在5%~30%之间的CT值、肝/脾CT比值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肝细胞脂肪变在5%~30%与肝细胞脂肪变在31%~50%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肝脂变信号指数在肝细胞脂肪变5%、5%~30%及31%~50%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脾CT比值及磁共振同反相位能够简单快速的诊断脂肪肝,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性肝病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脂肪肝会进一步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细胞癌变。目前公认脂肪肝检测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然而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此项有创检查,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磁共振同反相位、CT平扫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通过统计分析,评价上述两种成像技术对评估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与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并且通过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中肝组织活检获得病理结果的病例共20例,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4.45岁。纳入研究的病例术前均完成了CT及磁共振扫描,病理学证实无肝脏纤维化。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设备为美国GE公司Bright Speed VCT,扫描范围包含整个肝脏,CT平扫的扫描参数:层厚5 mm,间隔5 mm,球管电压120 kV,电流300 mA,视野45~55 cm,阵距512×512。MRI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ACS-NT 1.5 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肝脏常规MRI平扫,使用体部线圈采集MR信号,加呼吸门控,T1WI同反相位扫描采用双回波FFE序列,轴位扫描,同相位参数TR 176.96 ms,TE 4.60 ms,翻转角80°;反相位参数TR 176.96 ms,TE 2.30 ms,翻转角80°;单次屏气采集,层厚7 mm,层间距1 mm,扫描24层。   1.3 图像分析 CT及MRI图像测量均在GE AW 4.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CT值测量:使用类圆形感兴趣区(ROI),大小在1.0~2.0 cm2,尽量选择与肝穿刺及肝组织活检相一致的区域进行测量,测量时避开大血管,CT同时测量脾脏CT值,ROI大小同肝脏并计算肝/脾CT比值。磁共振同反相位图像测量选取与CT相同位置测量,采用复制粘贴法保证同反相位测量ROI位置一致。测量ROI在同相位上的信号强度(Ii )和反相位上的信号强度(Io),计算肝脂变指数(FI),计算公式:FI=(Ii -Io)/Ii。   1.4 病理结果 肝脏穿刺或肝组织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计算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内肝细胞脂变细胞的百分比。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指南[1],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据所获取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分为4度(F0~4):F0 5%肝细胞脂肪变;Fl 5%一30%肝细胞脂肪变;F2 31%~50%肝细胞脂肪变性;F3 51%~75%肝细胞脂肪变;F4 75%以上肝细胞脂肪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及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MRI测量结果 20例患者在完成CT、MRI检查后获得了病理标本。按照组织病理学分度标准,F0组5例,F1组7例,F2组6例,F3、F4组各1例,各组CT、MRI测量结果见表1。F0组肝脏CT密度高于脾脏,肝/脾CT比值大于1,MRI同反相位信号强度接近(图1),随着肝脏脂肪含量增加,CT扫描肝实质密度逐渐减低,MRI反相位信号强度降低,同反相位信号差增大(图2)。   图1 上图为手术肝组织活检证实肝细胞脂肪变性5%的CT、MRI图像   a:CT平扫图像,CT值为71.09HU,同层面脾脏CT值58.60HU;b:MRI 同相位图像;c:MRI反相位图像。计算肝脂变指数为0.013 6。   图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