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企业文化落地与行为标准.ppt

从理念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企业文化落地与行为标准.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理念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企业文化落地与行为标准

二、行为规范建设之路 如何实现行为规范的效果最大化? 1. 领袖驱动 ⑴ 领导要以身作则 ⑵ 领导是组织行为文化的最佳推手 ⑶ 领导要做组织文化宣导的牧师 领袖 要以身作则 领袖是 企业行为文化 最佳推手 2、正反激励法: 正:评优活动,树立榜样 反:黄牌警示,红牌重罚 激励的妙用 责任要一对一,奖惩要一对多。第一时间兑现。 罚的心服口服。 奖惩的顺序:奖由公司提出来,罚由员工自己提出来。 奖从下至上,罚从上至下。 ? 奖惩制度 ★国际通用的“1855”规则。 即全公司员工按100%计算, 年终时对其中10%员工进行重奖, 对80%的员工进行正面肯定, 对5%的员工进行批评, 对5%的员工予以解聘。 热炉效应与规范的刚性 - 即刻性 - 预先警示性 - 广泛适应性 - 彻底贯彻性 “高压线”管理 一个发生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真实的故事: 哈佛大学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它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可靠。 3、环境营造 破窗效应 破窗理论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4、艺术传播法: ——归纳提炼,易于记忆,如“八荣八耻” ——形成旋律,易于传唱,如“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致信的观点: 优秀行为规范的检验标准 1、识别性 (这就是XX企业的员工) 2、认同感(我应该这样做) 3、习惯化(不这样做反而不习惯了) 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 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本次课程结束了, 谢谢各位! 王继前 教授 Email: wjq1618@163.com 企业文化落地难的几个问题 想的与说的两张皮,说的与做的两张皮; 企业文化“空心化”; 企业文化“标识化”; 企业文化“娱乐化”; 解决文化落地的出路 从理念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动,是企业习惯。 员工接受组织文化的心理 以及行为改变的过程 干部 职工 和谐奖评选 开始 假设 不吃亏 文化制度 考核评价、报酬制度显示参与评选、考评不会吃亏 反应 半信半疑 验证 尝试一次 结果 未吃亏,将信将疑 长期验证 确信并影响 其个人行为 认同理念 自动自发 高度认同 文化固化 文化形成 利益保证 知道≠做到 做到什么程度? 从有意识到无意识 ——文化形成 新员工接受组织文化的四部曲 遵从 循规蹈矩 认同 心悦诚服 习惯 习以为常 内化 天人一体 企业文化落地的四部法 一、组织保障 文化落地是“一把手”工程 老板一定要成为企业文化的旗手和第一推手,并指定专人负责,长抓不懈。 二、强化培训 通过反复培训来宣贯理念文化。在“相信”和“坚持”上下功夫。知道没有力量,相信才真正有力量。相信只是开始,坚持才是终点。通过培训,让理念文化入脑、入心。 案例分析:蒙牛的企业文化培训 系统培训 培训 层次性 形式 生动性 落实 强硬性 太太军团 培训 1 2 3 4 三、营造氛围 通过可视(VI)、可听(歌曲)、可讲(故事)、可动(活动)一系列措施,营造文化氛围,促进组织成员从理念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的转变。 四、固化于制 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用企业倡导的理念来淘汰、激励、选拔员工,形成人力资源的相关制度,尤其是人事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文化的“硬”化。通过制度使企业文化得到强化、固化于执行,形成制度是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土壤。 ? 小故事:猴子与香蕉 第四讲 行为规范与组织文化 行为规范 概念:即行为的标准、准则或规则,是一定的社会组织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要求。 荀子论行为规范 《荀子》:“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 有了圆规角尺,就有了方圆的清晰标准。引申来说,意思就是,有了行为规范,就一定按行为规范来执行,不讲价钱。 (一)行为规范的“三性” 行为规范的文化性; 行为规范的行业性; 行为规范的约束性。 案例分析:韩

文档评论(0)

镜花水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