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制造业发展史.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 一、全球制造业发展阶段概述 第一阶段:机器制造时代 18 世纪后期,以 蒸汽机和工具机发明 为特征的产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经济社会从以农业、 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促成了制造企业的雏形, 企业形成了作坊式的管理模式。 第二阶段: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 20 世纪初期— 60 年代,第二次工业领域发生大变革,形成 生产线生产 的阶段。由福特、斯隆开创了 以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模式 ,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导致了制造技术的过细分工和制造系统的功能分解, 形成以科学管理为核心, 推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人与“工作”得以匹配。 第三阶段:电子信息时代 在升级工业 2.0 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 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良品率、分工合作、机械设备寿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此阶段,工厂大量采用由 PC、PLC/单片机等真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 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生产组织形 式也从工场化转变为现代大工厂, 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电子信息时代, 企业在深化标准化管理( 5S、QC等)基础上,推行精益管理(看板、 JIT 等),使得岗位得以标准化细分。 二战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向高质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的方向。从 70 年代开始,收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牵引及商业竞争加剧的影响, 制造技术面向 市场、柔性生产的 新阶段,引发了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的革命, 出现计算机集成制造、 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 第四阶段:智能化时代 21 世纪开始,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步入 “分散化” 生产的新时代。 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最终实现 工厂智能化生产 ,让工厂直接与消费需求对接。 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从现代大工厂转变为虚实融合 的工厂,建立柔性生产系统, 提供个性化生产。 管理特点是从大生产变成个性化 产品的生产组织,柔性化、智能化。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1978 年-80 年代末,中国制造业的复苏 1978 年的中国,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建国之后的 29 年中,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能够制造各类工业和消费产品,通过“三线建设”,军工制造业建立了一定基础。但是,当时的中国制造业更多地是制造工业产品, 在消费品制造方面, 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还非常困难的环境下, 消费水平很低, 从粮票到布票、肉票,产品种类还非常匮乏。 八十年代中叶, 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崛起, 很多家庭开始购买国产的电子产品和轻工产品, 电视上开始有了各类产品广告。 在这个十年当中, 国营企业还是中国制造业的绝对主流, 一些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 在经济改革中初步尝到实惠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各种新鲜产品, “三大件”不断变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逐渐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电器,而中国人的穿着有了更多的选择,食品和各类消费产品的品种逐渐丰富。而这十年,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 第二阶段: 90 年代初 -20 世纪末,民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 以及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 民营企业逐渐崛起。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为两种体制改革的模式。一些沿海地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逐渐开始创造自己的品牌。经济特区的建设、海南的发展、股市的建立、 商品房的出现, 使得中国基本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中国市场也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中, 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 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 第三阶段: 20 世纪初—现在,中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中国制造”闻名全球 在这十年,外资进入中国的趋势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之后,在中国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吸引, 以及全球制造企业降低制造成本, 并占领中国及亚太市场的战略推动下, 大量外资涌进中国, 形成 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 以及台资、港资企业。长三角地区,随着浦东的开发而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使“ Made in China ”全球闻名的,是中国沿海地区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 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大量的 OEM订单,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