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2013版 太宰治(日).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斜阳 [日]太宰治 著 重庆出版社 昭和16(1941)年,太宰在位于东京三鹰的住宅附近。 昭和15(1940)年,在东京商大以“近代之病症”为题演讲的太宰。 津岛家兄弟离家时合影,前排左起:三兄圭治,长兄文治,次兄英治。后排左起:弟弟礼治、 太宰。 青森中学时代的太宰治。 昭和22(1947)年,太宰治自画像。 太宰治的油画,图中模特为太田静子女士。太宰治的《斜阳》改编自太田静子日记,是书 中“和子”的原型。 上图:原文为《古今和歌集》里大江千里的和歌。杨烈先生译为:“见月逐悲秋,心伤何太 甚。秋非我独私,月亦非群品。”太宰治选用了该和歌的后半部分。 左图:“婶婶说:‘你长得不漂亮,所以得学会招人喜爱。’……”太宰治《叶》中的一段。 下图:文字为:“也不积蓄在仓里 太宰治”,取自《马太福音》。 《斜阳》手稿 《斜阳》手稿 《人间失格》手稿 《维庸之妻》手稿 “日复一日,盼来今年桃花开,听闻是白色,哪知是红色。”太宰治自作和歌。 太宰治遗作《Good Bye》手稿 序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多年来,他的 一些代表作,渐次被几家出版社译介过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两年 前,重庆出版社打算组织一套太宰治作品系列,策划人游晓青女士要我 担任主编,我一时犯起了踌躇。我对太宰治太缺乏研究了,尽管我很喜 欢他的《斜阳》等名作,但总觉得有些隔膜。不过我想,所谓主编,其 架势可舍“大”求“小”,其工作可弃“繁”就“简”,不必事无巨细,一律包 办代替。这样一想,也就勉为其难了。 言归正传。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无赖派(或新戏作派)代表作家。本 名津岛修治,生于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大地主家庭。父亲源右卫门是 贵族院议员和众议院议员,当地名士,被称呼为金木老爷。太宰治是父 母的第六个儿子,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最小。父亲经常忙于事业,母亲 病弱,太宰治从小是在叔母和保姆的照料下成长的。1927年,太宰治在 弘前高中读书,听到自己崇仰的天才作家芥川龙之介自杀的消息,精神 受到极大冲击。1930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科,不久中退。投入左翼 运动,后“转向”。1930年,于银座的“好莱坞”邂逅某画家情妇田边渥 美,二人到镰仓海滨情死,田边殒命,太宰存活。小说《叶》、《小丑 之花》、《猿面冠者》和《奔跑吧,梅勒斯》等,都有“入水自杀”的情 节描写。太宰后来师事著名作家佐藤春夫、井伏鳟二,因自幼经受北国 海疆粗犷荒瀚的自然风土的熏陶和没落贵族斜阳晚照家风的影响,养成 了奇诡多变、放荡不羁、时而骄矜、时而自卑的性格。其三十九年短暂 的一生,偕同女人五次自杀,四次情死未遂,最后同山崎富容于玉川上 水投水身亡。说来凑巧,两人投水一周后的六月十九日,正值太宰治三 十九岁生日。这天一早,遗体被打捞上岸,遵照他生前的遗愿,葬于东 京三鹰黄檗宗禅林寺,坐落于明治文豪森鸥外墓正对面。翌年这一天, 举办周年祭纪念活动,从此定名为“樱桃忌”。每年六月十九日,仰慕作 家盛名的文学青年,云集禅林寺或玉川上水,缅怀悲悼,风光常存。 纵观太宰文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1909—1929):青年时代的太宰治,游戏人生,数度自杀, 思想支离破碎,精神极不安宁,可称为“叛逆和反抗”的时代。这期间的 作品以《晚年》作品集为首,还有《逆行》、《小丑之花》、《玩 具》、《猴岛》等,内容多属于描写个人生活的私小说范畴。 中期(1930—1945):太宰同石原(津岛)美智子结婚后,在亲友 的安抚下,不安的灵魂渐趋稳定,立志做一名“市井的小说家”。这个时 期的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多彩,文字细腻,佳作倍出。举其要者有 《富岳百景》、《奔跑吧,梅勒斯》、《女生徒》、《故乡》和《潘多 拉的盒子》等。这一系列作品内容多触及严肃的社会问题,格调明朗而 不沉郁,行文轻捷而不浮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后期(1946—1948),战后三年,战争的创伤再度引起作家精神的 不安定,这是太宰文学走向成熟和个体毁灭的悲壮时期。作为作家,三 十九岁,正是创作思想渐趋稳固、成就一代文名的大好年代。不料这颗 文坛明星,留下《维庸之妻》、《樱桃》、《斜阳》和《人间失格》等 作品后,猝然陨落。连载中的《Good-bye》,即刻断弦,遂成绝响。 日本太宰文学研究家、中央大学教授渡部芳郎将太宰治誉为“心灵 的王者”,他认为太宰治作为一名作家的基本人格类型,属于“赠你一朵 蒲公英的”心中怀有幸福感的人(《叶樱与魔笛》),向过路人(读 者)献上一支美妙音曲的街头音乐家(《鸥》、《想起善藏》)。太宰 文学所具有的善性,来自作家“原罪的自觉”,所谓“罪多者,其爱亦 深”。 太宰治曾经对弟子们谈及自己的文学理想,他说: 芭蕉(江户前期俳谐作家——笔者),闲寂、简素,喜爱纤细 的余情,最后达到“轻妙”之境地。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