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ppt(1).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鉴赏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鉴赏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鉴赏语言 你能不能举出传统样式建筑? “故宫红”为主色调。国家馆为“天”,地区馆为“地”。隐喻天地交泰 。 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 中国馆 国家大剧院内 红色 珠海金域廊院小区规划图 对称 红色 屋顶 想一想有哪些成语、诗句、文句与中国建筑的特征相关,试举例说明。 如: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滕王阁序》《阿旁宫赋》《林黛玉进贾府》 荣国府院落布局示意图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滕王阁序》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阿旁宫赋》 探究思考:梁思成先生潜心研究传统建筑有何现实目的和意义? 写作目的: 探求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 意义:要继承优良传统,保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背景: 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 而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 … 20世纪50年代, 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 拆后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梁先生为什么痛哭?他为什么主张新建筑要继承优良传统?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的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了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文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 大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五十多年之后同样的事件一再重演!! 更让人痛心的是—— 2009年7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被部分拆毁…… * 说说中国建筑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中国建筑的 特征 梁思成 梁思成 (1901-1972) ○广东新会人 ○建筑学家 ○就读美宾夕法尼亚大学 ○参加联合国大厦设计 ○创办东北、清华大学建筑系 ○主持国徽、英雄纪念碑设计 ○著《中国建筑史》 结识作者 梁思成 (1901-1972) 结识作者 梁思成 (1901-1972) 结识作者 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堂,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但因梁启超病重而于1928年回国。回国后,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