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一封“匿名建议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随笔]一封“匿名建议信” 第 PAGE \* Arabic 5 页 [教育随笔]一封“匿名建议信” [教育随笔]一封“匿名建议信” 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张培培 期中考试结果揭晓,班级语文成绩倒数。为了追根溯源,我与语文老师商议让学生写一次匿名建议信。第二天,刚走进办公室,我就看到语文老师在生闷气,赶忙上去询问,“这是班级同学写的建议信,你看看吧!”工整的字迹映在我的眼前,“……关于作文比赛,你休想得到一个字的回复,想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吗?太枯燥了,而且一点奖励也没有,你去听一听道德与法治老师的课就知道了。”从字迹中我已猜出这封信的主人是谁,可我竟不知道如何安慰语文老师,只好劝她冷静,并承诺一定好好处理这件事。 这封建议信的主人公是小A,虽是班级年龄最小的学生,但却是班级公认的“博学小王子”。带着复杂的心情,我把小A带进了旁边的空教室谈心。原来他并不是排斥写作文,只是觉得语文老师指定他的方式不合理。我鼓励他继续完成征文,但对他表达的方式提出了批评。最终,小A 以书信的形式向语文老师道歉,这件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初一道德与法治课程里有一章节是有关师生关系的。在备课的过程中,一个念头在我的心中闪过,最近发生在班级的这一件事不是再合适不过的素材了吗?但是心里也有一丝隐隐的担忧,生怕利用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于是,我在其它的班级先进行了试讲。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坚定了我在自己班级使用这个素材的决心,起初的一些担忧也被眼前的胜利景象冲散。考虑到小A的隐私,我对建议信的内容进行了修图,只保留了有关作文比赛的语句,当我抛出问题:“你如何看待图片中这位同学的意见”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同学脱口而出,“老师,这是不是小A写的?”还没来得及回答,班级里46双眼睛齐刷刷的望向了小A,此时的小A已是泪流满面。一种责备感在我心中涌来,我尽力保持理智,郑重地向全班说道:“当然不是,这是老师以前的学生写的。”我继续引导学生正面进行讨论与总结。接下来的半节课,我的眼光始终在默默观察着小A 同学的举动,看他逐渐停止了抽泣并且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我自认为合适的教育案例着实伤害到了一个单纯的孩子,唯有用自己的行动换来内心的救赎。课后,我找了课上那位眼尖的同学,再次重申这张纸条的主人公并非小A ,并且让他懂得,有时候一些不恰当的猜测和话语会伤害到别人,在得到他不会再张扬此事的保证后,我找来了情绪平复下来的小A。道歉是理所应当的,但当我说出自己的用意时,小A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惭愧,“老师,我喜欢你,我也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会改正的。” 在我的鼓励下,小A完成了学校征文的写作,并在之后的语文默写中以五连胜的佳绩获得了语文老师手绘的明信片。与此同时,我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并且请小A和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学习妙招。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在元旦晚会上,平时的“书呆子”小A兴冲冲的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有自己的节目呢。”之后每一次上课,我都会默默观察着小A的一举一动,时不时去找他谈心,以弥补我的过失。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原本全校前十的小A,取得了全校第一,道德与法治科目更是得到了满分。教育的成就感在我的心中涌现。 也许,我还会遇到许多个小A,在教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一直以来,我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不厌其烦地教育着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老师,但是自己有没有真正做到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单纯的小A已经原谅了我的过错,但这件事情却一直在我心中难以抹去。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只希望今后的自己,能更多一些考虑,多一些观察,多一些尊重,也多一些反省,用真心与行动与他们共同进步。 点评:在反思中不断修炼 张老师本是好意,却不小心弄巧成拙。张老师觉得伤害了小A同学,做了很多弥补工作,用心地经营着与小A的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对小A同学的关注最终换来了小A各方面的进步。张老师在反思中不断修炼,度人亦度己。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张老师通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影响着班级的同学,用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真诚换得学生的真心,用爱心获得学生的尊重。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多学习张老师的反思精神。李镇西老师说:“成功的老师要善于反思。”我想,成功的班主任一定也要善于反思。我们也许无法做到事事完美,但相信初为人师的张老师日后一定会努力让后悔的事情少一点,美好的事情多一点。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学 俞艳君) 作者简介 张培培,昆山市花桥鑫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坚信用心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感受教育的价值与幸福。在教育过程中,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