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讲义.ppt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重点难点掌握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熟悉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诊断和治疗了解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组织病理四、诊断五、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是T淋巴细胞(特别是记忆性T辅助细胞亚群)起源的一种皮肤原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granuloma fungoid)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病呈慢性进行性经过,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感染和环境因素可能与本病发生发展有关。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可分为斑片期、斑块期和肿瘤期,但各期表现可重叠。(一)斑片期(二)斑块期(三)肿瘤期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斑片期皮损特点:皮损无特异性。类似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样变、湿疹、慢性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副银屑病等。多伴有剧烈顽固性瘙痒。斑片期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斑块期典型皮损:可由斑片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在正常皮肤上发生。皮损呈形态不规则、境界清楚、略高起的浸润性斑块。颜色暗红至紫色。可自行消退,亦可融合形成大的斑块。边缘呈环状、弓形或匍行性。颜面受累时皮肤褶皱加深形成“狮面”。斑块期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肿瘤期1.典型皮损皮损呈褐红色隆起性结节,大小、形状各异。易早期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被覆坏死性灰白色物质,溃疡边缘卷曲。继发感染可伴疼痛及恶臭。2.预后患者常在数年内死亡。偶亦见开始即表现为肿瘤而未经斑片期或斑块期皮损者,称暴发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肿瘤期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组织病理病理变化:表皮内亲表皮现象(epidermotrophism)及Pautrier微脓疡。真皮上部出现带状多形性细胞浸润。有些单一核细胞是异型T淋巴细胞,后者核大而深染,外形呈特征性脑回状。附属器上皮(特别是毛囊)也可见散在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在肿瘤期,异型T淋巴细胞浸润,可达皮下脂肪层。MF组织病理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诊断诊断依据1.斑片期 皮损及组织病理均无特异性,往往难于作出诊断。2.斑块期及肿瘤期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作出诊断。3.临床上可以采用临床评分系统(四分法)来诊断蕈样肉芽肿(1)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阳性(2.5分);(2)典型形态(2分);(3)典型分布(1.5分);(4)总分≥3.5分即高度怀疑(>85%)为蕈样肉芽肿。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治疗治疗关键:根据不同分期,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皮肤局部治疗(二)系统治疗(三)系统性化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治疗(一)皮肤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类、维A酸类、局部细胞毒药物(氮芥类)、光疗、放射疗法。(二)系统治疗生物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等)。(三)系统性化疗出现皮肤外转移的患者常需要系统性化疗。常用药物: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氨甲喋呤或维A酸等。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是T淋巴细胞起源的一种皮肤原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可分为斑片期、斑块期和肿瘤期,各期表现可重叠。病理变化表现为表皮内亲表皮现象及Pautrier微脓疡,真皮上部出现带状多形性细胞浸润,部分异型T淋巴细胞核大而深染,外形呈特征性脑回状。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及系统性化疗。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