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课件).ppt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明月当空,通常有赏月、祭月之俗。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冬至】在阳历12月21、22或23日。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节日,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太阳渐渐地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天地间的阳气逐渐增强,代表着季节交替的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有吃长线面的风俗。 【腊日】腊日本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汉后行夏历,以十二月为岁终之月,故腊日在十二月。南北朝时腊日被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因此腊日又叫腊八,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举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祭灶神原为商周时代的五祀之一,汉代祭灶日在夏初,即为夏祭;至晋代定于腊月二十四日,即为腊祭,此后则普遍于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送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神于此日上天,向天帝禀报一家善恶之事,故民间有请灶神、吃饺子、供灶糖等习俗。 五、年龄文化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髫(tiáo)年:女孩七岁。 始龀(chèn)、龆(tiáo)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之年: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男子十五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儿童。 六、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一)敬辞类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驾 (二)谦辞类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斧正 七、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一)纪年法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 2.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年法”。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3.年号纪年法,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 4.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 (二)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3.干支农历纪月法。 4.时节纪月法。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三)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2.干支纪日法,《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 3.月相纪日法, 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纪日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四)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如“月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若水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