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批评与 改造二十世纪西方文论.docxVIP

汲取批评与 改造二十世纪西方文论.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整理资料 文档精选合集 最新整理资料 文档精选合集 汲取、批评与改造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 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之十四 王锺陵 内容提要 如果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作大的划分,至少有这样四个块团:精神分析,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哲学,后现代。这四个块团中,形式主义文论、现象学与存在哲学美学,是最大的两个块团:前者包括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诗学,后者除了现象学美学,还包括存在主义文论、历史悠久的诠释学在存在哲学的影响下产生出哲学诠释学,哲学诠释学与现象学美学的汇流,又产生出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 评。我们可以用四种具体模式来概括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文本—作者模式、文本模式、文本—读者模式、文本—社会模式。虽然二十世纪各种西方哲学与文论思潮之间有着差异与递嬗关系,但它们在上述四种模式中又有着一定程度的交叉与并存。自然,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现代模式调整为后现代模式,再由后现代模 式中走出来。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形式主义 现象学 存在主义哲学 后现代哲学王锺陵,苏州大学东吴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215000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总体模式与走向及其四大块团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艺思潮屡经变化: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在上述这些思潮的相生相克的发展之中,还交织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 义从联合作战、相伴长大到差异增大、矛盾显现、相互调节的运动过程。然而,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现 代模式形成及其调整的历程。因此,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总的模式,可称之为是经过重大调整的现代模式。二十世纪的西方哲学与文艺的、文艺理论的这一总体模式,是我在研究了这一世纪西方包括哲学与文艺的纷异的思潮变化过程并上溯现代进程的历史发展后作出的概括。 迄今为止,学界对于西方文论仍然处于一种零散的认识状态,不能够对之加以整体的把握。我以为,如果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作大的划分,它至少有这样四个块团:精神分析,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哲学,后现代。这四个块团中,形式主义文论、现象学与存在哲学美学,是最大的两个块团:前者包括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诗学。后者除了现象学美学,还包括存在主义文论。历史悠久 的诠释学在存在哲学的影响下产生出哲学诠释学,哲学诠释学与现象学美学的汇流,又产生出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属于形式主义范围中的几股思潮,各自的界限较为分明;而现象学与存在哲学所影响的几股文学批评思潮之间,则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衍生与嬗变,现象学及存在哲学是这一块团文论的基础。 在整个创作与阅读活动中,作品无疑处于中心地位,围绕着它,批评和研究可以向着三个方向展 开:作者、读者以及社会与文化。它还可以停留在自身,这样就构成了批评和研究的四种具体模式。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具体模式来概括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 文本—作者模式:由文本而强调作者的作用,偏重于由作者的自述、传记之类的资料来研究文本。这一模式最典型的体现是浪漫派文论,其特点是天才论。虽然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是由反对浪漫主义文论转变而来,但这一世纪中的西方文论仍然有属于这一模式的。如精神分析学派以艺术家的情结、无意识来解释作品内容。又如,萨特的“介入”文学观强调作者的责任与作品的社会功能。(加缪将创作等同于西西弗的苦行,虽然其内涵是荒诞与反抗之相融,但显然是从作者角度来说的。)赫施的诠释学理论鲜明地打出了保卫作者的旗帜。 文本模式:这种模式重视文本,以至于以文本为唯一的研究对象。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都属于这种模式——或是从语言层面,或是从意象体系整合的角度,又或是从深层的结构层面来研究作品。存在哲学的文学观也属于这一模式,不过它所讲的是作品的存在方式——在海德格尔是存在之创建、万物进入敞开的道说的作品之本体论;在伽达默尔,则是艺术品在流传中的如同“游戏”的表现化存在,这是一种存在表现化的本体论。以细读文本为特征之一的解构主义批评,致力于颠覆文本与批评的确定性。苏珊·桑塔格则干脆反对释义,并危言耸听地说,释义是智力对于艺术和世界的报复。以上各种理论,尽管路径或意见迥异,却都是以文本为主体的。 文本—读者模式:姚斯提出“读者文学史”的概念,伊瑟尔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交流或曰双向相互作用,读者反应批评将由阅读本文引起的读者的心理反应视为分析的主要内容。 有趣的是,现象学美学介于文本—作者模式、文本—读者模式与文本模式之间。 文本—社会或文化模式: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从社会整体对文学艺术作品如何产生作出了描述。在二十世纪中失势了的文本—社会模式,最为显著的重新返回,是取了文化唯物论与新历史主义的面貌——不仅与权力、经济诸种因素相关的读者因素重现了,而且,一个被多重因素约束的作者重 又回到了创作活动之中。这似乎达到了一个综合,然而,美仍然处于失落

文档评论(0)

159****1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