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阳关雪课件4北京课改版版本.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阳关雪课件4北京课改版版本.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 关 雪 余秋雨 “文人的魔力 , 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 角落 , 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 衫里 , 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 —— 余秋雨《阳关雪》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 作者介绍 余秋雨, 1946 年生,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人 , 艺术理论家, 中国文化史学者 , 散文作家。 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 教精英”等荣誉称号。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中国 科技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兼任教授。为当代美学专家、学 者、散文家,亦为杰出的文化史研究者。 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书。 题解 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代通往西北边疆 的要道,因其地处玉门关的南面而得名。 余秋雨 选取了有限的自然景观,结合与之相关的人文 景观, 并将二者进行双向的相互阐释,从而创造了一种 人文山水画卷,让人在此流连。 该文选自《文化苦旅》。《文化苦旅》这是本文化 散文集。它主要 通过山水风物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 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既表现了 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 展 示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 ,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从文中,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同时也 具备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1.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 分别用 “ 何地 + 做何事 ” 的格式加以说明 整体感知 县城打听阳关,决意寻访 徒步沙漠感悟雪景 路经坟堆联想古代战场 阳关怀古 返回县城 移 步 换 景 2. 根据作者的行踪,把文章分为四部分,并概括大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 “ 我 ” 决意冒雪寻访阳关 第二部分:第 2-6 自然段:途中所见所思:沙漠雪景、 坟堆、古战场 第三部分:第 7-14 自然段:阳关怀古 第四部分:第 15 自然段:怅然不舍返回 3 、本文的结构线是什么? 结构线: 寻阳关 —— 绘阳关 —— 叹阳关 ↓ ↓ ↓ 写作动机 重点 启示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 (从第 2 自然段到第 6 自然段) 寻访阳关途中所见: 雪地、荒漠、坟堆。 第 2 段:写沙漠雪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受。 第 3-6 段:墓群引起作者对古战场当年惨烈战斗的 想象,礼赞英魂。 重点部分 ( 绘阳关)内容分析 第三部分 : (从第 7 自然段到第 14 自然段) 阳关怀古 第 7-9 段: 风雪阳关。 (实写,文笔细密。具体写了自己攀登、 确定、登临、感觉、所见。写足了没什么可看的) 第 10-14 段: 礼赞唐人风范,感慨其流失。 第 10-11 段 : 论唐代诗歌史、艺术史,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文精 神,艺术家的内在力量。 第 12-13 段:描述唐风不再,人们精神褪化后呈现出的局面,抒 发自己的感慨。 讨论探究 1. 划出描写沙漠、古战场、阳关的语句,思考这些景具 有怎样的特点。 沙漠: 古战场: 阳关: 雪原茫茫无际 枯瘦萧条,冷寂荒凉 雄关不再,坍塌荒落 2. 请勾画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踏访阳关途中面对 这些景分别有哪些感受或联想? 在沙漠: 联想 “ 天、地、人 ” 之间的关系。 在古战场:联想到古代战斗的场面及战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