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7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汉代儒学 .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汉代儒学 ;膊眼铬翱垮挣完浸拣惜迅掸援致侥筒物矾涅扔论蕊条拜驯杖计翼碴台蛰住17.27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汉代儒学 17.27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汉代儒学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历史背景: (1)经济: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纷争,社会发生重大变革。;(3)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学术环境宽松,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诸子百家: (1)早期儒学。;时期;(2)其他思想流派。;流派;3.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 _____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 要阶段,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二、汉代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2)政治: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威胁着西汉的统治。 (3)思想:汉初“_________”的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特点:把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 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体系。;(2)主要内容。;(3)历史影响:有利于_________,维护统治秩序;对于 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3.儒学成为正统: (1)根本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 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兴办_____,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 格入仕,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④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3)影响。 ①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②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的思想武器。;③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④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知识脉图】;考向一 百家争鸣 【论从史出】  材料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 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 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探究】“百家争鸣”是“社会转变”的结果,当时“社会转变”都有哪些转变?二者的关系如何?;提示:转变: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 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 并存的局面。②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 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③阶级:阶级 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士”阶层活跃并受重用。;④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 关系: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史论点睛】 一、百家争鸣的焦点 1.人性善恶: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及法家认为“人性恶”。;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1)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 (2)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从“人性善”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从“人性恶”的理论出发,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庄子提出人应顺应自然。 4.如何治国: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用“仁义”“王道”施政;法家实行“法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提出“兼爱”与“尚贤”。; 二、诸子百家对现实社会秩序的不同主张 1.儒家思想主张对混乱的社会秩序进行改造,以返回到周礼时代,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 2.道家思想企图逃避这种混乱的社会秩序,体现出被统治地位的弱者意志。; 3.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4.法家思想适应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时代的需要。 ; 三、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

文档评论(0)

追追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