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广东省惠来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惠来二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 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 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两讫/契约 ?纯粹/猝然?地壳/脑壳 B.伺候/整饬? 狙击/诅咒??虔敬/潜在 C.悭吝/纤维?洗漱/结束??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拘泥/忸怩??拗断/执拗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令人刮目相看,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印度博帕尔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无一不是前车之鉴,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好在国人已经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呼之欲出了。 A.刮目相看 B.饮鸩止渴 C.前车之鉴 D.呼之欲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ks5u A.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包括汽车制造商、能源集团和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正在努力减小一旦欧元倒台带来的风险。 B.深圳民营医院有70家之多,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已成为国内民营医疗开放程度最高、服务份额最大的城市。 C.作为一名武警官兵,我决心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净化灵魂、完善自我,自觉坚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用出色的工作成绩报效国家和人民。 D.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 ④①②⑤③ B.②⑤④①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 二.古文阅读 (共21分,5-8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C.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h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