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doc

(2020年整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工商管理(国际会计) 工管 三班 楚汉青 3201514007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历史的必然选择 3 1. 农民阶级在近代的抗争 3 2. 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 4 3. 地主阶级的抗争 5 4. 社会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活力 5 二、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 6 1. 科学社会主义推动的现代化 6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方针 6 三、综述 7 摘要:中国在百年近代史中,受尽了凌辱。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强制打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遭受西方侵略近百年。因为,西方在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飞速发展,封建中国远远被抛在了后面。科学技术的落后,使中国从一个天朝大国,逐渐沦为一个落后的国家。西方列强受廉价原材料、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等因素的驱使,展开了对中国长达百年的凌辱。从这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思索和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曾探索过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最后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原因就是,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 关键字:社会主义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必然选择、近代化。 一、历史的必然选择 1. 农民阶级在近代的抗争 在近代,农民阶级探索过很多次,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次。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农民阶级发动了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捻军,陕西回民叛乱。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自此连战连捷。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运动的结晶。 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这项制度,乃至这个运动,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正确方向,这注定了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 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 民族资产阶级做过许多挣扎和探求。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产生了早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梁启超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泱泱大国被一个小小岛国打败,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也使清政府的软弱腐朽更加暴露无遗,民族危机空前加深。《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提议“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戊戌变法初成规模。为传播维新思想,争取更多支持,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刊,成立强学会等政治团体。当时社会上人们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1898年,在各种革命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6月,光绪皇帝颁布了大量改革上谕:政治上力行新政,鼓励官神市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建立创新发明,改革财政;文化教育上废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设立译书局;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等等。但是,光绪帝并没有采纳康梁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的主张,也就是说,变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改变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最后,戊戌政变,慈禧诛六君子,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此次变法失败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完全,资产阶级弱小,且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人民群众。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性。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在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又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地主阶级在此时发动“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危局,遏制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维护专制统治。新政中,清政府改革官制,废科举,扩练新军,保护和奖励发展工商业。后又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企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在1911年,当“皇族内阁”成立时,人民才意识到,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随后,辛亥革命迅速推翻了这个腐朽的政府。清政府始终昏睡在天朝上国的迷蒙中,不思变革,幻想着在中国拥有无上的权力。怎么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3. 地主阶级的抗争 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戊戌变

文档评论(0)

万寿无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