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刑法高频考点之诈骗的常考罪名 潘琪 (讲义+笔记)(1元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项课).pdf

2019.02.25 刑法高频考点之诈骗的常考罪名 潘琪 (讲义+笔记)(1元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项课).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 考 精 品 讲 义 刑法高频考点之诈骗的常考罪名 主讲教师:潘琪 授课时间:2019.02.25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 考 精 品 讲 义 刑法高频考点之诈骗的常考罪名 (讲义) 一、诈骗罪 (一)概念 (二)行为结构 (三)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分 (四)诈骗罪转化为抢劫罪 一、诈骗罪 (一)概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行为结构 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 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 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出题角度——欺诈方式 虚构事实 隐瞒真相 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 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出题角度——关于“被害人” 被害人得是有相应理解的人 机器“被骗”的问题 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 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出题角度 财产包括财物和财产性利益。 取得财产的人既包括行为人本人,也包括行为人指定的第三人 既遂标准 (三)诈骗罪和盗窃罪区分 1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 考 精 品 讲 义 1、被害人是否具有相应理解能力 2、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产 考试典型坑 趁其不备型 调虎离山型 (四)诈骗罪转化为抢劫罪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 力相威胁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二、招摇撞骗罪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 害国家机关威信的行为。 (一)侵犯的法益 (二)行为方式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练习题】 1.张某长期单身,为了能达到和王某结婚的目的,谎称自己是华侨,在美国拥有巨额资 产,以此骗取了王某的信任,结婚后王某才发现上当受骗,导致精神失常,对张某的行为应 当如何处断? ( ) A.诈骗罪 B.招摇撞骗罪 C.强奸罪 D.不构成犯罪 2.张三以为摆在柜台上的一部无法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合格产品,要求购买。销售员知 情但却没有告知真相,二人以1 万元成交,问销售员的行为属于( ) A.诈骗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不构成犯罪 3.甲欺骗精神病患者乙:“你手里的钱是假币,我用真币跟你换。”乙傻乎乎的答应交换。 甲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盗窃罪 2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 考 精 品 讲 义 C.抢劫罪 D.敲诈勒索罪 4.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属于( ) A.诈骗既遂 B.诈骗未遂 C.诈骗中止 D.诈骗终止 5.程某人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纯金项链中的一条与自己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程 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乘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程某的行 为构成: A.诈骗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贪污罪、 6.甲路过某自行

文档评论(0)

考证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行业协会证书、职称评审、期刊专利发表、学历提升、文章指导,全国一站式平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