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系列四知其不可而为之课堂.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曾学琴于师襄,而师襄又称为 “击磬襄”,所以,孔子应该也从师襄 那里学过击磬。而“ 歌永言 ”,既然孔 子能够根据音乐而知人之志,知其为人, 由此可知孔子也可以 将自己的心声寄托 于音乐之中 ;荷蒉之人亦能 听其音而察 其意 ,亦可谓知音之人。因此荷蒉之人 也是一个通晓音律的隐士高人。 1 《 论 语 》 选 读 系 列 课 件 《 四 》 知 其 不 可 而 为 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3 弑简公 接舆 长沮 耦而耕 辟人之士 耰而不辍 怃然 为黍 食之 见其二子 击罄 荷蒉 硁硁 末之难 吾已矣夫 读一读 shì y ú jū ǒu bì yōu wǔ shǔ sì xià n qì ng hè kuì kēng nà n fú 第一部分 讨伐弑君者 【 14?21 】陈成子 弑 简公。孔子沐浴而 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 之。”公曰:“告 夫 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 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 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 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弑:杀 夫三子:那 以:因为 之三子告:到,往 可:同意 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 14.21 【分析】春秋末期,由于公室衰微而 私室强大,在权利的斗争中弑君的行 为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公室成员篡位 而弑君,卿大夫或国君近侍等与国君 有仇而弑君。弑君活动最频繁的诸侯 国当属晋、齐,而齐国的弑君事件则 相对集中于齐桓公诸子争立时期和陈 氏最后夺权的时期。 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 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 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 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 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 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 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评析】这是因为在孔子的观念中, 臣 子应该有自己的本分,应该依礼行事 , 臣子僭越诸侯的礼节都已经使得他很愤 怒了,何况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 下之大不韪。此种行径当然应该天下共 击之,不仅是为了简公,还为鲁哀公的 统治,甚至为了天下的君主统治秩序。 这是孔子“礼”的思想的体现 ,所以他 才会如此隆重地提出这种要求。 鲁哀公为什么说“告夫三子”? 哀公说“告夫三子”,实属无奈, 因为当时的鲁国也是公室衰微,私 室强大,三桓握有实权,以致国君 没有实际决断权。 这种情况孔子理应知晓,但他首 先禀告国君而没有直接找三桓这 种实权人物,为什么? 体现了孔子遵守礼制的思想。 孔子可谓是 执着 ,在明知希望不大 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即便 是遭到拒绝,仍然 坚持不放弃 。这种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不仅是对事 情的坚持,更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暗示, 是一种问心无愧的 顽强 ,其实这种精神 除了表现在 对于弑君者的讨伐 问题上, 还表现在对待当时的社会问题上,即 “仕”与“隐” 的问题上。 12 第二部分 “ 仕”与“隐”的 论争 【 18?5 】楚狂接舆 歌而 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 谏 , 来者犹可 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 殆 而!” 孔子 下 ,欲与之言。趋而 辟 之,不得 与之言。 歌:名作动,唱歌 谏:制止。 追:补救,挽回。 殆:危险。 辟( bì ):躲开,避开。 而:连词,表修饰 下:名作动,下车。 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 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 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 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称楚狂 接舆 。 《楚辞》中屈原的《涉江》篇有 “接舆髡( kūn )首兮,桑扈( hù ) 臝( luǒ )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以”。 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 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 衰微啊!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 见孔子怎样的内心? 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 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 的无奈与悲凉。 孔子在听了接舆委婉的劝说之后,为 什么“欲与之言”?发挥你的想象,你觉 得孔子会以什么态度对待接舆?又会说什 么呢? 孔子听完接舆的话后,应该能够明 白接舆的意思图,即认为从政岌岌可 危了,应避祸为是,别去救治,要孔 子及时悔改。但孔子的一贯追求和主 张,他必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坚持。 【 18?6 】长沮( j ū )、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 问津焉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 鲁孔丘 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 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 以易之?且而与其从 辟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 ( yōu )而不辍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