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第23课《马说》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doc

部编八下语文第23课《马说》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为《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唯陈言之务去”。韩愈推动了文学发展,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对后世的文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故事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三、课文翻译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注释 而:表示转折,连词,但是。 故:所以。 祗:同“祇”,只是。 虽:即使。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 以:用。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人们当然不会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注释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喂,现在写作“饲”。?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释 能:才能,能力。? 外见:表现在外面。? 且:尚且,况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 得:能够。 求:要求。?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译文: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 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注释 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 尽其材: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材,才华,现在写作“才”。?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握着。? 临:面对。 译文: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原文: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呜呼: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唉”。 其: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译文: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呀。 四、问题归纳 1.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什么深层含义?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提出论点,表明作者的见解,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千里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就会被埋没,从而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同时这句话也交代了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 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4. 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文章第②段结尾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反问句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了反问句式,揭示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传达出作者的委屈和愤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6. 最后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的反诘,同时为下句蓄势;“其真不知马也”收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7.《本文有何现实教育意义?作为一个人才,你认为应该怎样施展自己的才能? 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不患人不知,只患己不能”。在保持自己人格和尊严的同时,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清高和自负埋没了聪明才智。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一个人、尤其是自认为有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89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